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3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2669篇
科学研究   1274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42篇
综合类   269篇
信息传播   2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有了新的变化,且这些变化多与地方政府竞争有关,因此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两步SYS-GMM和广义分位数对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 整体上环境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环境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明显;(2)从不同的分位区间来看,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冲击呈现出“促进低污染,抑制高污染”的倒“V”型特征;(3)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东-中-西”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抑制到促进的阶梯型转变。因此“央-地”政府应当利用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环境分权制度和地方政府竞争激励机制的改革,协调政府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环境事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2.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机理及其典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产业化是新时代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促进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作为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单元,其乡村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生态功能显著改善,但农业基础薄弱、水土约束增强、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依旧突出,亟需推进生态产业化提升乡村生产和生活功能。本文从生态资源价值增殖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内在机理,并结合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后的典型实践,提出了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及其可持续途径。结果表明:①乡村生态产业化应遵循乡村地域系统演化规律、耦合机理以及价值转化原则,依托地理工程技术加快生态资源培育,建立生态产权管理制度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通过资产集中流转、经营主体培育、产业要素融合等推进生态资产资本化,完善生态市场交易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②延安市部分乡村依托治沟造地工程实现了生态资源培育,探索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路径,已初步形成了高效种养、休闲农业和多元综合等生态产业化模式;③未来应注重地理工程成效管护、健全产权管理制度、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以及构建动态评价机制,补齐产业化过程中的短板,推进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03.
税收不仅成为当地政府的财政来源,也构成了区域各经济主体的经营费用支出。在税收模式一定的基础上,该模式的结构和税率将直接影响到经济主体的投资偏好和经营态势,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简要回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得出地域武术面临着地域数量“有限性”、空间边界“稳定性”、文本表达趋同性、研究方法滞后性等现实困境,造成了对地域武术浅层叙事和诸多曲解现状.突破现实困境需要我们具有地域空间重绘、地域纵向横向比较、交叉学科成果借鉴、多元方法引入等综合意识,形成动态地域武术观.  相似文献   
105.
基于网络的集成化信息检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集成化信息检索是以信息集成与服务集成为显著特征,以达到知识共享的最大化为目的,实现对由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数字资源库群的分布式管理及跨平台、跨语种的网络化存取。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06.
陈赛花 《新闻界》2007,(6):27-28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报业结构和竞争形态,以及传媒产品的两个市场,并为区域媒体走向市场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形成统一市场实现资源自由流动以提高效率,培育核心企业带动集群适时跳出低质竞争的怪圈实现产业升级,完善产业支撑体系促进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使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等,上述公共政策都能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08.
产业集群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它不仅有利于单个企业、产业提高竞争力,而且通过群体效应可以带动整个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其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率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区位品牌的形成、区域创新、市场扩展、产业关联性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9.
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其固有特征职业性、地方性、层次性等反映了高职教育基本规律,对高职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皖江文化是指拥有皖文化的传统遗存和近代特色的长江安徽段流域文化,所谓"皖文化",是指特色比较鲜明的安庆一带地方文化主色调.作为区域文化,宋之前是皖江文化的涵养期,宋元明清是它的生长期,近代以来是它的转型期,今后是它的创新期.对皖江文化的研究,应该注意处理好它和长江全流域文化的关系,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关系,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以及精神文化研究和物质文化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