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教育   865篇
科学研究   82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5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Developing Data Management Services at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g data challenges have stimulated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 in building inter-connected data repositories and integrated data resources as well as long-term data management and data stewardship to support cross-disciplinary scientific data discovery and reuse. To champion such effort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JHU) created and developed a new model of data management services (DMS) encompassing a continuum of Storage → Archiving → Preservation → Curation layers to provide data managing and sharing through the JHU Data Archive (DA). To examine this model of data management services, we contextualized the JHU DMS in a case study drawing up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with key stakeholders. Our investigation revealed distinct dimensions of the JHU DMS/DA into environmental responsiveness (see Environmental Responsiveness section for explanation), socio-technical readiness, and marketing and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We further articulated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success determinants of the DMS within its institutional context. We intend for the case study to stimulate further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alternative options and extensions of the DMS model in other institutions or contexts.  相似文献   
992.
探讨研究方法的创新对考试研究的创新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对目前考试研究依据的理论和应用方法做出评述后,分别对多层线性分析、潜在类别分析和函数型数据分析这三种新型的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论与应用作了阐述,同时对这些方法应用于考试研究的可能性及应用做了分析。并指出研究方法的进步是考试研究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99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中对于学生管理也日趋信息化。很多数据管理工作如果使用人工管理方式将会大大的降低效率。就此,引出Microsoft Office Access数据库办公软件在学员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4.
在Web日志挖掘的基础上,构建挖掘系统模型,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采集的日志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用户的访问模式,从而指导校园网网站管理人员改善Web站点结构,提高用户查找信息的准确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995.
数据融合技术能够通过合并多个数据源产生的数据,去除冗余信息,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节省传感器节点的能量,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期.从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蔬菜大棚远程温度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数据融合算法.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可以减少时延,有效的降低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996.
殷凤霞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94-96,113
自动构建本体的关键是能提取出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为了能够提取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本文重点综合了汉语中“是”字陈述句的结构形式和意义,设计了关键词的形成及判断原则,从语义的角度构建分析“是”字陈述句的有限状态自动机和状态转换表.通过文本预处理及使用传统的分词算法,设计了提取从属语义关系的算法CSREA(Contain Semantic Relation Extraction Algorithm),初步实现了从文本中提取建立本体所需的概念和从属语义关系。实例成功实现了从文本中提取概念及从属语义关系,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7.
研究图书馆2020: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图书馆正面临着价值质疑、贡献边缘化等危机,而解决危机必须从重新认识研究图书馆支持科技创新的目标与需要出发。通过对科技创新工作流中新的关键知识瓶颈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需要宏知识、科研数据管理和基于知识的交互协同创造能力。图书馆服务应抓住机遇,建立支持战略性知识需求的新型知识服务范式,建立覆盖综合科技创新资源和覆盖科研过程的新型知识管理模式,建立支持合作创新、群组学习和交互传播的协同知识服务能力。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体系为例,提出要建设综合数字知识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发展态势监测分析服务,构建嵌入科研一线的科研知识服务,建立虚实结合的协同知识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998.
图书馆关联数据:机会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数据在图书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采用关联数据技术,图书馆有机会在未来语义网建设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图书馆应用关联数据具有潜在的四个基本模式:发布、消费、服务和平台。关联数据的应用会使机器成为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对象,图书馆不仅要为人服务,而且也要为机器服务,这将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9.
关联数据开放应用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联数据的应用正迅速发展并涉及到商业、媒体、出版、政府等领域。在关联数据发布、消费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参与者的利益问题,需明确不同类型和归属的数据(或数据集)的所有权、发布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关联数据的发展迫切需要相关的许可协议。目前关联数据用到的协议主要有CC(知识共享)家族的CCBY-SA、CC0、CC BY、CC BY-NC和ODC(开放数据共用组织)的PDDL(公共领域奉献和许可),ODbL(开放数据许可)、ODC-By(开放数据共享署名许可),以及OGL(Open Government License,开放政府许可协议)等。对开放数据相关许可协议在国内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设计与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启动于1998年底,首次发布于2000年5月,目前共收录期刊529种,收录来源文献110万余条,引用文献近1千万条,已成为教育部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CSSCI包括数据处理、信息检索和统计分析三个子系统,具有控制数据质量、提高检索效率、保存引文分析数据、分析学科研究特征等功能。CSSCI的应用价值包括:借助引文索引数据分析学科研究特征;观察学科的成长性和国际化程度;探究学科研究热点和趋势、发现重要学术论著、构建学术网络等研究。图2。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