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5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992篇
教育   5674篇
科学研究   2948篇
各国文化   105篇
体育   381篇
综合类   452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94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1074篇
  2013年   1517篇
  2012年   1603篇
  2011年   1538篇
  2010年   968篇
  2009年   1016篇
  2008年   1244篇
  2007年   1279篇
  2006年   1457篇
  2005年   1346篇
  2004年   839篇
  2003年   852篇
  2002年   630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九五"期间黑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5年的发展建设,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程度显著提高,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52.
20世纪上半叶 ,我国学者积极引进与研究外国文献分类法及其理论 ,编制了一批中西合璧的文献分类法 ,初步建立了我国现代文献分类理论与方法体系。经验告诉人们 :中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必须面向世界 ,积极引进 ,合理借鉴 ,善于继承 ,勇于创新 ;必须有一批爱国敬业、学贯中外、务实创新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表 5。参考文献 10。  相似文献   
53.
数字图书馆收费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差异,分析了数字图书馆收费服务的必要性,应根据不同的服务层面,提出相应的收费策略。  相似文献   
54.
新理念 新模式 新建筑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的筹建,引进新理念,在设计方面有所创新,富于特色。业主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采取新模式:签订咨询合同、聘请专业顾问,协助规划建设,预期对于优化设计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河海大学图书馆的网络建设情况和网络维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情报学对图像/视频等较大信息量的快速存储、检索、应用。本文讨论将彩色数字图像信号按一定的规则分割成相同大小的子块,对其进行非均匀降速采样的过程,重采样频率的自动确定、选择原则,重构信号的质量、数据量与子块的尺寸等问题,并以实际的彩色数字图像文件全部用VC 6.0编程实现非均匀降速采样和Hermite插值重构;以实验数据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方法、实现程序不仅彩色数字图像文件有效,对视频信号也有效的。  相似文献   
57.
论图书馆专业信息服务频道及其实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图书馆专业信息服务频道可以理解为 :为主动提供某个主题或专题信息相对集中的Web页或Web站点。它包括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频道的定义和内容的组织管理 ,用户需求的获取与推送。其技术实现方法 ,一是利用频道生成工具建立 ,二是编写频道定义文件。参考文献 6。  相似文献   
5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9个城市26所普通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残障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需求情况,研究了残障学生体育锻炼保障机制,以期为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设残疾人事业、全面文施全民健身计划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数字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208,自引:1,他引:207  
数字资源整合是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 ,是把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整合方式有 :基于OPAC资源系统的整合 ;对相关数据库内的数据对象去除重复信息 ;基于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整合 ;在OPAC资源整合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系统之间建立多维度关联。参考文献 6。  相似文献   
60.
Zusammenfassung.   Die automatische Erkennung und Lokalisation von Objekten in digitalen Bildern ist ein wesentlicher Bestandteil vieler praktisch relevanter Anwendungen. In diesem Artikel wird ein erscheinungsbasiertes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starrer zwei- oder dreidimensionaler Objekte vorgestellt, dem eine statistische Modellierung zugrundeliegt. Im Gegensatz zu segmentierungsbasierten Verfahren, wie sie vor allem im Bereich der 3D-Objekterkennung eingesetzt werden, erm?glicht der erscheinungsbasierte Ansatz aufgrund der Modellierung der Intensit?tswerte oder davon abgeleiteter lokaler Merkmale eines Bildes die Erkennung komplexer Objekte. Die statistische Formulierung der Problemstellung bildet den mathematischen Kontext zur Bestimmung optimaler L?sungen. Die Form der Modellierung erlaubt neben der Einzelobjekterkennung auch die Berücksichtigung von heterogenem Bildhintergrund und Mehrobjektszenen. Die dazu ben?tigten lokalen Merkmale entstehen durch r?umlich begrenzte Transformationen des Bildes, wie beispielsweise Gabor- oder Wavelet-Transformationen. Die statistische Modellierung beschreibt die Verteilung dieser lokalen Merkmale anhand einer Dichtefunktion, die sich bei der Hintergrund- und Mehrobjektmodellierung als Mischungsverteilung der Einzelobjektverteilungen ergibt. Die Aufgabenstellungen des Erlernens und Erkennens von Objekten sind damit als Parametersch?tzprobleme formal darstellbar. Dabei werden im einen Fall die Modellparameter und im anderen Fall die Lageparameter beziehungsweise die Klassen von Objekten gesch?tzt. Die experimentelle überprüfung des Ansatzes anhand realer Objektaufnahmen durch CCD-Kameras zeigt seine Brauchbarkeit zur Erkennung von 2D- und 3D-Objekten bei homogenem und heterogenem Hintergrund. Eingegangen am 5. April 2000 / Angenommen am 20. Juli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