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遗民画家陈洪绶与贰臣文人周亮工,以文字定交明末,并由对彼此才艺的知赏,加之思想的相通,终成莫逆交,至死不渝。梳理辨析二人交游事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清之际文人人格心态.及遗民与贰臣两大群体的为人处世与艺术创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2.
伴随"文明病"和"心理疾病"的蔓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体质与心理健康亦成为体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展开详细论述及探讨。  相似文献   
53.
景红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103-104,115
探讨了如何将"实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融入生理教学中,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生.  相似文献   
54.
55.
对"图书馆员第一"讨论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员第一”的管理理念提出后,在我国图书馆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本文按反对者、支持者和部分接受者三种观点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认为部分接受者的观点在讨论中稍占上风,并代表着今后讨论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6.
实施《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的启示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和分析对比法研究发现,《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的实施,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但也存在着值得探讨的问题,如评价标准过低带来的导向问题,对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问题,台阶试验的评价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推动《标准》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57.
曹丕《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对“文章”概念的阐释,促进了以《文章流别集》为代表的文章总集的编纂活动。文章总集的编纂活动使作品的文学性特征进一步彰显,从而对别集的编纂产生影响。任何人都无法确立一个标准将“文”与“笔”截然分开,其实“文笔之分”问题主要是由文集编纂活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58.
图书馆员的团队学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从团队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员的团队学习,意在提高馆员整体团队智商,发挥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9.
老年体育健身竞赛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东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1):29-30,33
老年人体育健身竞赛应以康乐性为主。健身项目设集体型、个人型、动静结合型、家庭三代型。竞赛制度要突出老年特色,规程和规则在通用基础上,可有统一的灵活性,奖励制度要限制和改革,做到以老年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落实"十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60.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1) to explore what factors prevent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students from participating in 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 classes; and (2) to examine how dialogic teaching techniques enhanc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 Utilizing the notions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truncated repertoire,” we first investigated the barriers to communication in classrooms. We next examined how EFL speakers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 (EMI) class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en the instruction was designed to reduce cultural barriers and to facilitate authentic discussion, EFL students wer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they perceived discussion as a way to learn an unfamiliar subject taught in Engl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