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7篇
教育   1111篇
科学研究   424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Empirical research provides evidence that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oes not change government agencies into post-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Structuration Theory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mail use, communication patterns of civil servants, and two bureaucratic characteristics: formalization and hierarchy. 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he use of e-mail leads to less formalization and less hierarchy, but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ree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leads to different conclusions. First, the use of e-mail leads to informal formalization: the style of communication is more informal but the content focuses less on personal issues and emphasizes efficient recordings of agreements. Second, the use of e-mail leads to hierarchical horizontalization: horizontal contacts take a more central position in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but these horizontal contacts are tightly linked to vertical structure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mail and government bureaucracy is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 directly linked to vertical structure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urns government agencies into late-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国日报资料室的现状及信息化改造的迫切性, 资料室信息化改造的目标, 以及为实现该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艰涩的古汉语文法和线性的内容呈现方式是普通读者从史籍原文获取所需信息的两大障碍。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实现史书知识重组与形式再造,即支持从时间、人物、地点等多个维度出发获取史书中的知识,并以图结构的方式呈现所返回的结构化知识以及对应的史书原文,从而在降低相关信息的获取与理解难度的同时,拉近读者与史籍原文的距离。然而,目前基于史书原文获取结构化知识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多在可视化呈现上与史书原文相割裂。因此,本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史书多维知识重组与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史书多维知识建模、基于古籍智能处理技术的史书多维知识库自动构建与多维知识可视化三部分。最终将该系统应用于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实现了其以人物、时间、地点、社会集团、职官等不同维度为中心的自动重组与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信息资源集团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是指多个图书馆组织起来,联合采购某种资源,以最少的经费,获取最优价格、最佳服务和最符合需求的资源.它是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在网络环境下的产物.本文分析了目前集团采购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待改进之处,并提出优化对策,旨在促进集团采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对象,在使用统计分析和 Web of Science 收录论文的学科结构分析基础上,探讨从学科结构的角度优化调整馆藏外文电子资源的潜在依据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信息自由法令>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及美国联邦各机构对<信息自由法令>的执行情况,从中简要概括出美国<信息自由法令>及其执行情况对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电子资源评估对电子资源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清华大学图书馆对电子资源评估的研究和实践,从用户自身条件的评估、读者的评估指标、内容的评估指标、使用的评估指标、购买的评估指标、服务的评估指标、效益分析的评估指标等七个方面阐述了电子资源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迅速发展,电子服务的使用在图书馆迅速增长,为了规范测量电子服务的使用状况,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ISO2789、美国图书馆统计标准(NISO)Z39.7-2004等均增加了电子服务使用统计。笔者在此主要探讨这些统计标准中关于电子资源和服务方面的统计指标,具体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之统计、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之统计项目以及各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使用统计等内容,以期为国内图书馆制定电子服务使用统计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搜集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情报领域电子商务研究论文的产生年代、单位、核心期刊和内容,具体描述了几个与图书情报专业结合密切的主题的研究情况,提出了该领域电子商务研究的另外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是一项以电子文件的接受、保管、长期存取为主要目的的系统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工程的设计原则、前期准备工作和系统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该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可借鉴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笔者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