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 common phenomenon in online discussion groups is the individual who baits and provokes other group members, often with the result of drawing them into fruitless argument and diverting attention from the stated purposes of the group. This study documents a case in which the members of an online community--a feminist web-based discussion forum--are targeted by a "troll" attempting to disrupt their discussion space. We analyze the strategies that make the troller successful and the targeted group largely ineffectual in responding to his attack, as a means to understand how such behavior might be minimized and managed in general. The analysis further suggests that feminist and other nonmainstream online forums are especially vulnerable, in that they must balance inclusive ideals against the need for protection and safety, a tension that can be exploited by disruptive elements to generate intragroup conflict.  相似文献   
12.
女权运动的兴起、译者地位的提高,使得很多女性译者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得以彰显,从而提高女性译者的地位。实践过程中,女性译者通过对原文的操作进行了隐形与显形的彰显。此举不仅提高了译者地位、很好地配合了女权运动,而且也使翻译具有跨学科性。但其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从而减弱了翻译的忠实性,忽略了读者。  相似文献   
13.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敢于反抗压迫,要求独立自由,追求平等的精神体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其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全新女性。  相似文献   
14.
蒋萧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61-161,163
多丽丝·莱辛(1919~)以其对女性问题的广泛关注使其蜚声文学界,她的代表作有《暴力的孩子们》、《金色笔记本》等。《黑暗前的夏天》不是莱辛最受欢迎的作品。然而,作者首次把我们带进了普通中年家庭妇女的生活,主题从打破传统婚姻观念转为回归家庭,批评家对这一戏剧性的结局也褒贬不一,因此这部作品值得我们再次给予关注。本文想通过分析生活空虚的家庭主妇凯特,在饱受精神困惑的一个夏天,"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旨在把目光投向更现实、更普遍的女性问题──中年家庭妇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女性休闲体育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既面临传统伦理和性别意识的制约,又受制于女性个体社会角色的依赖性以及教育和自身观念的影响。然而,人类社会前行的车轮总是发轫于先进文化的沃土,作为标识妇女发展维度的女性体育休闲也正是根植于世界领域内“女性主义”思想的逐步繁荣而走向主体的自觉。中国发展现代社会性别意识下的女性体育休闲文化必须坚持本土化的道路,构建价值多元的、有利于两性和谐发展的体育休闲文化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以《简·爱》的中文译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翻译的问题进行探讨,借助夏洛特.勃朗特所著《简.爱》的七种不同的中文译本作为个案分析,发掘译者的女性意识对译文最后面貌产生的影响,并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可能开拓的新疆界予以展望,以丰富我们当前的翻译研究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s gender-based attributional ambiguity among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in the US, specifically academic deans. Attributional ambiguity involves situations in which members of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cannot determine whether interactions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have occurred because of their minority status or for some unrelated yet plausible reason. A conceptual model of attributional ambigu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is presented highlighting the types of situations that produce this ambiguity, two variants of attributional ambiguity (i.e. cognitive and social), and the psych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sequences of such ambiguity. Reasons that attributional ambiguity is inherent to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re examined including the fluidity of gender roles, the culture of academia, and leaders’ minimization of discriminatory experiences.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are also presented such as the need for curricula, trainings, mentoring, and coaching that addresses attributional ambiguity and greater publicity related to women’s underrepresentation in leadership roles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援用与批判--试论后现代视阈下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当代诸多文学思潮共同步入后现代语境的理论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后现代女性主义援用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传统,如对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对立结构的反叛,对多元性、异质性、边缘性的强调,反对宏大叙事等等.同时,女性主义鲜明的政治实践指向与严肃的人本主义立场,又使其对后现代主义的虚无、盲目消解产生激烈的批判.本文试论述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女性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援用以及二者的分歧,探析后现代女性主义所面临困境及其自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简圣宇  李蓉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113-115,133
毕飞宇的《玉米》是当下一篇非常有特色的小说.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角度出发,试图对这一文本加以具体分析,从而发掘、揭示其潜沉于感性语言之下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0.
由《梦珂》和《黄色糊墙纸》审视中美女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珂》和《黄色糊墙纸》分别是中关两国女权主义作家丁玲和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代表作。《梦珂》中女主人公面对男性的压迫时,只是采取“隐忍”;《黄色糊墙纸》中女主人公则联合“其他女性”采取主动行为来反抗男性世界给她的不公。两位主人公不同的反抗方式体现了中关女权主义在最初发展时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