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2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Internet免费检索并获取中国专利全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雁  杨祖国 《情报科学》2001,19(9):984-985
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介绍了利用Internet免费检索并获取中国专利全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开放获取资源统一访问平台全文检索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如何实现OA资源的全文检索进行探讨,分别阐述目前OA资源检索平台的现状及实现全文检索的难点,提出并实现以搜索引擎为代理自动完成对OA资源全文进行检索的技术方法,且对该方法从系统设计和技术细节两方面进行解析。测试表明,以搜索引擎为代理的OA资源统一访问平台的全文检索工具的检索效率及质量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3.
一般化全加器在阵列乘法器设计中的典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补码阵列乘法器是计算机提高定点乘法运算速度的重要部件,它的设计是一般化全加器的典型应用。从补码和真值的转换关系开始,深入分析了四类全加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直接补码阵列乘法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4.
全文数据库和电子文献传递系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全文数据库本身的存贮制式问题及标引和著录问题急需解决。建立电子文献传递系统可降低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收集和引进成本,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子文献传递系统的方式有:自动方式、人工辅助方式、网络访问方式和网络订购方式。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65.
基于WWW的全文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全文检索系统的涵义、特点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介绍了“基于 WWW的教育信息全文检索系统”的概况 ,并探析了实现该全文检索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6.
一种基于Web的全文检索系统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基于Web 的全文检索系统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一种采用M SIndex Server 建立基于W eb 的全文检索系统的快捷方法, 籍以解决高校图书馆缺乏网上检索集成系统的难题  相似文献   
67.
针对社会及公众对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招考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议论,诸如"缓解就业"论、"收益"论、"差生"论、"换汤不换药"论、"招考模式雷同"论等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文章以四川大学出版专业硕士生培养个案为例,阐明四川大学出版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的种种做法,并力图在实践中纠正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从而以自身实际行动回答社会及公众对专业硕士培养中提出的种种质疑。  相似文献   
68.
图G的一个k全染色是用k种颜色对图G的顶点集和边集进行染色使得相邻接的或相关联的元素染不同的颜色,图G的全色数χ"(G)为图G的k-全染色中的最小k值.Behzad和Vizing猜想任意简单图G的全色数都不超过Δ(G)+2,已经证明了此猜想对最大度不是6的平面图成立,而且最大度不小于9的平面图G的全色数为Δ(G)+1.本文利用差值转移方法研究了最大度小于9的一些情况,证明了最大度为4,5,6,7,8的平面图G,如果其围长不小于8,则其全色数也为Δ(G)+1.  相似文献   
69.
指出以往学科馆员评价的不足,探讨了学科馆员评价的本质,分析了全评价理论应用于学科馆员评价的可能性。旨在运用全评价与系统论思想,构建学科馆员评价体系。认为学科馆员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目的、评级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与指标、评价制度六大要素。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为例建立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0.
古代中国不仅是一个“诗国”,而且也是一个“丝国”。诗与丝,前者作为精神文化的代表,后者作为物质文化的代表,两者很早就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丝与诗的紧密结合,成为我国古代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唐诗》中,出现大量与丝绸相关的“丝绸诗”,“丝绸诗”中有大量关于女性形象描写的诗句。“丝绸诗”中女性形象的丰富多彩,体现了女性在唐代丝绸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