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3616篇
科学研究   205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96篇
综合类   304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12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图书、情报、档案三者内在联系出发,阐述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实行三者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2.
中国古代传统纹饰艺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它的流变发展反映着人类在不同时期内心的希求与期盼,以及对美的不断追求。而这一发展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学技术、材料工艺的不断演进,以及与外来文化的不断融合和演变,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并从艺术形式、题材和精神旨趣,以及如何从中汲取设计营养等方面,对现代设计艺术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启示,确保了我们能够从传统纹饰艺术的"神"与"意"中找到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3.
儒家思想和古希腊哲学中教育理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家思想和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对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分别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这两者都有比较完善的关于教育的思想内容。以这两个思想体系的相同和不同点作为基础,对两者在教育的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分析它们在教育思想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94.
儒家道德理想设计的基本指向是培养一种“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即“圣人”人格,其中的“内圣”是以道德理性为前提,强调道德的自我力量,由“内圣”至“外王”,“修己以安百姓”。因此为官者的修己功夫不仅仅是一种性情上的陶冶,而且还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组织信息、使用信息方法和观念的进一步改变,传统的以印刷介质为主要媒体的图书资料系统,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图书资料系统势在必行。本文从实现共享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文献数据库和网站的建立、维护、更新等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为高校图书资料系统之间实现资源的网上共享提出了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6.
先秦诸子书成书较为复杂,其中的一些有增加、补缀的成分。柳宗元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质疑,写下了多篇辨伪之作。在这些作品中,柳宗元信奉儒学、融汇佛学、贬低道学;继承了《春秋》学派之疑经思想、反对经学中的章句师;拓展了辨伪方法,推动了古籍辨伪学的发展,在辨伪学史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7.
从德州古人类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骨、牙、角、陶、蚌等器物,可管窥德州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石斧、石镰、石铲和蚌刀,说明德州先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这里从事着原始农业生产;大量的石箭头、蚌箭头、陶弹丸、兽骨镞及少量的铜镞,说明渔猎活动仍是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的陶制器皿,如陶灯、陶盆、陶豆、陶鬲、陶罐、陶鼎、陶杯等,说明当时人们已过着定居生活;陶环、陶俑、陶牛、陶马、陶鸡、陶楼的发现,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畜牧业和家庭养殖在原始造型艺术上的反映;特别是陶纺轮和捻线坨的多次发现,说明德州区域当时已有了发达的纺织业。在距今4000年左右,德州先民终于敲响了文明的晨钟。  相似文献   
98.
分析中国科举文化概念时,不能单纯以文化论文化,而应更多地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土壤——科举社会,这个科举社会包含着科举人群、科举制度及科举风俗等。科举文化内容可被粗略划分为物质内容与人文意识内容两个部分。科举文化随着科举制及封建社会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又表现出与其他封建社会文化相区别的独特特征,如至公性、竞争性、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99.
基于图画书特质的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画书是一种把语言与图画两种艺术表现手段很好融合在一起进行故事叙述的艺术形式.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图画书的这一特质,就会很容易在有关图画书的阅读教学中把文字与图画分割开来,或者把图画书当作传统看图讲述的对象,或者把图画书当作开展综合活动的引子,而忽略图画书自身独特而丰富的价值.为激发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兴趣,促进其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深化其阅读体验,教师在利用图画书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善于利用其经过艺术处理的"图像文字",进行声音和空间的再现,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应善于抓住其中隐形的关键人物,再造有关人物形象;应能灵活运用多种翻页技巧,把握文本节奏;应关注画面细节,深度挖掘故事内涵.  相似文献   
100.
按照学理,古代文论作为一门以抽象思辨、理论论证为特征的理论性学科,应该以严密的逻辑来论证其理论,应该运用明晰、精确的理论化语言、分析论证的表述方式来表达其思想观点,并用论证性文体来建构其理论,这样才能体现出以"论"为本色的学术特征。但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古代文论的主流学术特征是:运用形象化文学语言和审美化描述方式来表述其理论观点,使用诗、赋、骈文等文学性文体展开理论建构。这种主流学术特征使古代文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论"的学术特征,并严重地影响了古代文论走向当代。事实上,古代文论并不缺乏"论"的学术特征,只是目前尚不为学术界所关注。而形成这种学术特征的深层原因,是经学。经学对古代文论的"论"的学术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明晰精确的理论化语言,经学中的文论著述体现出了鲜明的理论化语言特色。二是逻辑论证的表述方式,经学关于文论的表述,以逻辑论证为显著特点。三是理论性文体的运用,一方面经学元典中"要言"、"语录"式文论文献从文体形式上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经学家阐释文论问题所运用的"论"、"序"、"书"及"诗话"等文体,都体现出了突出的理论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