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403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革命时期,许多中共党人都论述过国民党左右派,谈得最早、最多的是陈独秀。其论断集中体现在对国民党左右派划分标准、代表的阶级利益、队伍构成以及分化等问题。这些认识既包涵着积极成果,也存在着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82.
定义了半环R上的L Fuzzy左 (右 )理想 ,讨论了其上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83.
税收立法是税收法律规范产生的重要环节,也是税收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改革税收立法机制,完善税收立法,应该从建立新的税法体系、改进税收立法程序和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限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84.
政治权利是实现经济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的有力保障。农民工在流向城市的过程中,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缺失,与他们政治权利的流失有莫大的关系。农民工参政权的流失主要表现为村庄的政治参与低效甚至虚置,与所在城市社区的公共管理基本上无缘,打工单位无意见表达的渠道。农民工参政权流失与我国缺乏尊重公民政治权利的文化和传统、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乡经济和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以及农民工自身的经济文化组织资源的匮乏等因素有关。维护农民工的政治权利,通过政治权利促进经济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5.
法律界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及其可诉性问题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定论,造成了一定的司法混乱应尽快予以统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其性质是属于鉴定结论种类的一种证据,且已被《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现行有效法律法规明确排除在行政诉论受案范围之外,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86.
论文是对我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结。注重对历史的“整体感受”、在研究框架设置中实现微观层面的文学史感受向宏观视野中的文学史话语的转换、“内向”思维方式和“剥离”的研究方法,是我的研究的突出特点,由此又反映出我的研究局限。分析这种局限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提出研究应具有参与当代文化建设的明确意识,在研究格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进行相应地调整,以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自身性质和特征之上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87.
文章列举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罪行的活动。其中包括成立右翼团体、美化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强迫被侵略国妇女作慰安妇等侵略行为,及政府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等逆行。同时文章简要剖析了这些现象存在的思想、经济、政治根源。  相似文献   
88.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劳动者是自身劳动力的所有者。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力所有权分配。劳动要素参与剩余产品的分配是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质。探索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9.
论大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受教育权不客侵犯,而实践中侵害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引进司法救济制度,平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司法救济制度,对促进“依法治教”进程和宪政改革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0.
本文阐述了实现社会公甲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根据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越来越火、教育不公等问题,提出政府必须提供服务的平等性,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公平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