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03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48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多民族聚居的历史决定了新疆是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呈现出生产方式、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历史人文景观的多样性。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多元文化的并存形成了多元价值观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繁荣了新疆文化自由发展的局面,满足了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多种需要,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但同时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多元价值观与一元指导思想、民族分裂主义与爱国主义、宗教价值观与科学价值观、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西方道德标准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之间的冲突,制约了主导价值观的确立和作用的发挥。"新疆精神"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5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是判断和从事社会事务时的是非标准及行为准则。作为地域精神的"浙江精神"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浙江的具体体现,其存在和发展得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面旗帜的正确引领,最终使"浙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503.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军民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延安精神教育,对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的途径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延安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延安精神教育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充分利用网络,开拓延安精神教育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504.
由传统的尚“德”到建安年间的尚“才”,再到正始以后的尚“自然”,人物品评标准逐渐脱御浓厚沉重的道德、功利内涵而剩下轻盈剔透的审美意味,此演变过程有较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唯美倾向具体表现为“贵神”、“尚真”、“重情”,对六朝文化人的艺术价值观念与审美意绪产生很大影响,它沾溉了“传神写照”的艺术美学,润濡了“缘情”的文学观念,熏染了以清真自然为美的艺术情趣。  相似文献   
505.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虽然是我国传统体育在体育现代化道路上的一道门槛,但其绝不是不可抛弃的负担;中华民族在文化自省的过程中,借助于现代科学的指导,明确方向,兼容并包,就定能让我国传统体育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506.
民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具有全面性、主动性和深入性,而且在原则和内容上保持了与道德建设的统一。本从公民守法的角度阐述了蕴涵在民法中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诚实信用、权利为本、公平等道德精神的内容及其在我国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的大学生,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08.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杜甫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人格的典型代表,更是对《世说新语》精神和魏晋人格的继承与超越。杜甫对《世说新语》的接受机制涉及各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509.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一种优秀革命精神 ,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世纪开端 ,重温西柏坡精神 ,坚持做到“两个务必” ,这对于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完成十六大的各项任务 ,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10.
赵国英 《唐山学院学报》2018,31(5):24-29,51
文章从文化与精神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唐山精神"的内涵与文化根基,梳理了"唐山精神"的历史脉络,阐述了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