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报道了采用超滤法从动物脾脏组织中连续分离转移因子(TF)及核糖核酸(RNA)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滤技术的应用,能显著缩短工艺流程,简化设备和降低能耗,特别是首次提出的连续分离方法较传统生产工艺还可使产品收率提高,更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2.
建立4×100 m接力成绩的数学模型,探究4×100 m接力项目成绩的影响因素。以2017年伦敦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前四名的成绩为基础,在各棒运动员运动水平已确定的情况下,影响4×100 m项目的因素包括:跑道位置、第2-4棒的起跑位置、接棒位置、自由距离及起跑顺序。跑道道次对项目成绩有一定影响,对交接棒策略影响较小;自由距离增大可以显著提高项目成绩;各棒起跑位置都尽量靠近起点可提高项目成绩,传接棒位置在接力区的后10 m时项目成绩更好;各棒次的安排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23.
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分别是认知语言学和系统语言学中的概念,二者虽然异大于同,但也有可结合之处。网络流行语"被××"结构表面看似荒诞,但却有其特定的生成机制和语义,隐含了社会意义及网民的语言创造智慧。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影响4×100m接力整体水平和成绩诸因素的分析,结合指导4×100m接力队训练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和加强对4×100m接力的训练,特别是整体能力的训练,大胆实践,敢于革新训练方法,努力使4×100m接力的整体能力和运动成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5.
"泛××化"可以表达某些现象/事物/事件等泛滥、过度、没有节制地动态发展过程。语用上,具有概括性、开放性、继承性;修辞上,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形式陌生,符合大众心理。"泛××化"的出现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完美主义被认为是一种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对完美主义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将其视为一种神经症的类型,近年来的研究趋势转向以认知-行为的视角对完美主义结构进行探讨,对完美主义进行多维度划分,并开始关注完美主义特质对个体思想及行为的积极作用,其理论构架和测量工具也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7.
"××门"新词结构大量涌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修辞结构。本文从"××门"结构的认知修辞动因出发,以"××门"意义演变的过程为线索,挖掘此语言现象背后的转喻理据,即以外延内涵传承说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转喻在"××门"结构中为什么可能。旨在对语言现象到语言思维,语言表层到语言深层的认知过程作尝试性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QQ体"、"淘宝体"、"非诚体"等各种所谓的流行体不断出现,在人们日常交际中广为传播,影响我们的语言和社会生活。模因论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出发,为我们分析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体"作为语言形式在人际不断被模仿复制传播,是一种活跃的语言模因。在"××体"形成、变异并传播的生命周期中,其传播类型发生变化,且社会实践始终与其密不可分,为其提供诱因,动力以及语义理解时的语境,反之"××体"作为一种强势的语言模因,反映了其宿主的需求和情感,也影响人们的话语模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大同方言中有许多惯用语性的四字格,这些四字格惯用语与四字格的成语有相同的平仄搭配形式,把两者对比可以看到四字格(包括惯用语和成语)平仄搭配的一些规律:平平仄仄是一种主要的搭配形式;声调搭配拗者占少数;变式更符合自然语言的习惯。大同方言四字格惯用语平仄搭配与四字格成语搭配的不同又可以看到"×平×仄"是四字格一中主要的形式,这种格式更符合汉语实际运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30.
饶宏泉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49-50,54
从分析"××哥/姐"的个案扩展到众多网络流行语,认为它们采用能够娱乐大众的流行元素来包装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凸显其新闻娱乐价值,并对所概括事件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进行娱乐化的解构。从网络新词到网络流行语的过程能给修辞传播学的构建带来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