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9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The cultural context for Native Canadians is unique compared to Canadians of other descent as they are Indigenous peoples and the historical inhabitants of this country; however, much literature describing Aboriginal culture and values is non-empirical. Acculturation literature primarily examines cognitive and psychosocial phenomena relative to immigration-based and globalization-based acculturation; yet, little research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ulturation and values,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colonized peoples. The present research addresses these gaps in the literature by empiricall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and acculturation (cultural attachment) from the context of indigenous inhabitants subsumed in a non-indigenous society.Exploring values in combination with acculturation moves beyond anecdotes and assumptions and paves the way towar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a rich culture and value system which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nada’s cultural mosaic. Not surprisingly, these data revealed that heritage acculturation was strongly endorsed; however, a strong connection to the mainstream culture was also found. Exploratory cluster analyses revealed a four cluster solution with clusters falling along a continuum from relatively higher attachment with both cultures to comparatively lower attachment to both. This finding is consistent with bidimensional theories of acculturation. Value endorsements for each cluste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2.
文化传承的主体是人,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文化传承的基本主体和生力军。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文化传承创新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联系起来,反思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体性维度和价值向度,诊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探索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领域、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维度,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8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当代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价值观念上迷茫、困惑甚至虚无。为此,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一是应针对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二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三是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活动中,形成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84.
从文化的角度看,和谐文化建设是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概括和提炼,成为毕节试验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当前,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毕节试验区和谐文化建设,应在加强宣传、着力处理好相关关系、注重制度建设以及构筑引领平台等几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85.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甚嚣尘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具有价值整合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站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对全社会的价值观念作出了规范,提出了要求,对于重建全社会的精神家园,重塑人们的思想价值内核,引领和规范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6.
契合就是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交融点和共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福建精神作为不同层次的意识形态,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具有价值趋同的灵魂、共生共进的精髓以及相互承接的文化自觉。深入剖析二者契合点对于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及对中国梦的积极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高职学生核心能力提升要从价值观层面入手,转变思维方式,从生命价值观、学习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入手提升前行、修"智"与发展能力。要为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知识与技能储备,通过终身教育的长期过程成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8.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弱化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导致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弱化的根本原因是执行人员观念系统中“经济人”的价值观念过于浓厚和“道德人”的价值观念过于淡薄。具体表现为执行人员缺乏良好的执行心态、缺乏必要的执行素质和能力、执行人员对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追求以及执行人员队伍思想不统一、行动不协调。强化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力,可以从完善执行制度、严明执行纪律和加强以“执行力”和“道德价值”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执行文化的建设着手。  相似文献   
89.
教师体态语言是教师职业口语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体态语言体现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它不仅可以传授知识、润饰口语、显露感情、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和缺陷,更加形象地外化教材的主题、情感和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并发展思维,进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0.
为了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我国借鉴高等教育制度比较完善的西方国家经验,从2003年开始全面实施高等教育本科评估政策。通过两次主要的本科评估,专家发现在评估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平衡政府、高校和个人三方利益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造成政府、高校和个人三方冲突的原因以及如何协调三方利益,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