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教育   5774篇
科学研究   46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92篇
综合类   48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3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687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论述了高校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之重要性与必要性,着重探讨了其核心与关键所在,并就如何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坚持阶段重点与长久建设相结合、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论证。  相似文献   
912.
英汉写作中修辞的跨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修辞的概念,在中西方文化里是不完全等同的,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这里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根据古典修辞学的基本要素,从构思、组织、风格、记忆等四个方面.对表现在写作中的中西方修辞艺术的差异进行比较,以期增强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修辞意识,从而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913.
俳谐文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盛行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表面诙谐逗乐,实则有着深刻的讽世意味和社会批评意义,是地道的杂文。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中的俳谐体杂文,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汉魏六朝文学的全貌,也可理清中国古代杂文发展的轮廓与线索。  相似文献   
914.
“怪诞”是一种美。这种美尽管从未占据主导地位 ,但它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潜流 ,而且源远流长。陈老莲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同其绘画艺术及其人物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无疑是与其“怪诞”的画风密不可分的。陈老莲人物画“怪诞”的造型特征 ,具有特别的形式美感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15.
通过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狗骨式刚性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狗骨式刚性连接的滞回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狗骨式刚性连接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节点的转角都超过了0.03rad;焊缝强度和梁翼缘的削弱程度是影响节点滞回性能和极限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此类连接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916.
《人言》是邵洵美所办七大刊物中之一种,是一本关注社会生活的同人杂志。我们通过《人言》了解时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与想像,进而帮助我们完成对民国二十三年的再想像。我们看到灾难中不同人的不同感受,看到时潮中观点的默默演化,看到旧事物消亡过程的漫长和各种势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7.
中国古代艺术有着共通性、相融性,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书法及其他艺术联系了起来。《二十四诗品》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契合及相互影响可以从意味与神采、天然率真与自然天趣、学养三个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918.
解国旺 《天中学刊》2007,22(1):65-67,80
李攀龙编选的《古今诗删》一向被认为代表明代后七子派诗学主张的古诗选本。从选本推崇盛唐诗等方面来看,的确体现了复古派主张。前后七子古诗推崇汉魏,但《古今诗删》于汉魏古诗未见有特别的重视,反而多取六朝诗人谢朓、陶渊明及谢灵运等风格清新流丽的古体诗,树立了新的古诗典范,表现出一种比较宽泛的诗学取向。这表明他在具体的选录古诗过程中,并未完全贯彻复古派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919.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920.
本文是对《甲骨文合集补编》第三册释文的继续校读,共100条。在通读原释文的基础上,通过参阅相关著录拓片、摹本、照片及现有成果,结合卜辞文例,对原释文中存在的漏释、衍释、误识、误读、释文自相矛盾及其它问题进行了逐条校读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