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692篇
科学研究   17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2篇
综合类   85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51.
论基于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培训教材设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教师培训教材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教材设计者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仅仅满足了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需求,却忽视了对实践性知识的反思。本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是解决当前教师培训教材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途经。基于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培训教材设计模式应该以"疑—知—情—行"为结构要素,以"问题导入(疑)→理论阐释(知)→反思体验(思)→实践拓展(行)"为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52.
《爱的教育》这部小说巧妙地借用儿童视角的叙述策略呈现了父子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等人间真情,并由此上升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深沉的大爱。这反映了他渴望通过教育拯救社会和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他独特的人文关照不仅在当时,在今天也是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3.
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大学生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必要性和相容性,从遗传与变异、动态与平衡、竞争与共存、多样性与统一等方面剖析大学生学习型组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建构大学生学习型组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4.
《青春之歌》是一部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小说,但主角林道静在长成的道路上,留下了大量“非革命化”的痕迹,尤其是爱情纠葛中的内心傍徨与痛苦,使“革命’’染上了人道主义的凄楚与温情。正是这些因素使作品成为描述“革命”的独特文本,获得了比较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5.
对外广告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重要的商业行为,其目的是使广告在目的语市场发挥其功效争取尽可能多的消费者。然而,搞语言者大多不通商业,而经商者又大多不精外语,造成了汉英广告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构思和行文上的缺陷。探讨对外广告传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更好地起到商业广告的宣传和推销效果。  相似文献   
156.
毛泽东的科学预见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既坚持了认识的唯物论,又突出了认识的辨证法。本文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毛泽东科学预见的哲学基础、客观依据、基本原则、理论源泉、核心、根本方法和基本环节等方面作一个基本阐述。  相似文献   
157.
长篇小说《小妇人》是在美国文坛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大众文学经典作品之一。本文鉴于文化的重要意义从广义的文化角度对小说进行剖析,以奥尔科特的传记、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文化状况、现代和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等为参考资料,发掘出19世纪中期美国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8.
视点转换在避免因英汉语文化之间认知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而造成的习语理解困难或误解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尽管视点转换后得到的译文不能十分忠实于原文,但也能够有效地传递源语信息。视点转换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有效的翻译手法,在英汉习语互译过程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9.
全球化语境与教育学话语自主性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语境中诉求教育学话语的自主性应坚持本土情怀与跨文化视野的统一。坚持本土情怀是为了克服身份误置  相似文献   
160.
北京文化的异域审视——针对在京留学生群体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相对固定、规模较大、具民间身份并且有较高敏感度和呼应度的异域群体,在京留学生对北京文化的审视,构成了一种由外向内、由异质而本体的独特评价视角。通过调研发现,留学生对“文化北京”满意度最高,对“奥运北京”表示肯定,但对包含城市环境、市民行为举止、城市交通等内容的“日常北京”意见尖锐。北京应更加自觉地率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管理;采取主动姿态,开展北京文化的国际推广工作,打造文化品牌,主动进行文化输出;在学历层次、培养质量方面提高留学生教育水平,使其在真切的文化体验中实现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