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3319篇
科学研究   392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229篇
综合类   20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质性研究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包括以下8个维度或主题:接受现实、成就动机、目标定向、意志坚强、积极乐观、善于学习、情绪调控、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2.
This paper draws on data from a research project that was funded by the UK's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The project focu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disabled students in one English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nd a key feature of the project was to attempt to access the perspectives of ‘non‐declaring’ disabled students.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experiences of one of the ‘non‐declaring’ respondents, Anna, a postgraduate student. In the UK, some students declare their disabled status on entry to 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some do so once at the institution and some never let the institution know of their impairment. It is the perspectives of this latter group that are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access. Anna's experiences as a postgraduate student provide some insight into what may affect decisions about declaration of impairment. Drawing on a social‐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disability,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her decision not to ‘declare’ and the consequent effect on her experi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53.
童年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客观的时间经历,童年是不可能消逝的,童年的消逝在本质上是童年体验的消逝.对童年体验的追忆表明,童心、童真和童趣是童年体验的基础,童年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童心、童真和童趣为基础的童年体验.保卫儿童的童年就意味着保卫儿童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相似文献   
54.
从教材编制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对苏教版语文教材"活动体验课"提出:在教材编制中存在着选文不当、概念模糊、知识缺席三个问题;针对不同人对"活动"的理解,笔者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且结合相关的案例作了剖析;结合《美国语文》相关活动课程的设计,指出了活动课教材编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5.
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来看,语文课程不应该归属于纯粹的学科课程,它应以经验课程为主要表现形态。从经验课程的基本思想来看,语文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言语经验(动词)学习言语经验(名词)的过程。从"经验"而不是从"知识"的角度理解语文课程,意味着:学生成为语文课程的主体;语文课程内容的实质是经验;语文课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6.
论旅游演艺的文化体验性与原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和演艺业携手发展,带来新兴旅游演艺市场勃兴。为推动旅游演艺业可持续健康开发,并提升旅游演艺发展水平,有必要关注、研究和提升旅游演艺的文化体验性和原真性,在旅游地居民积极参与下实现旅游演艺的“舞台真实”。  相似文献   
57.
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以现有民主政治构架为基础,将新社会阶层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序性和全体性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8.
作为知识社会重要的劳动主体,博士生受知识引发的现实性变革影响而压力倍增,逐渐暴露出由知识引发的焦虑问题。从心理学来看,博士生知识焦虑表现为以无助感为特质的情绪症候,消解之策在于博士生自我调控和外部干预两个方面;从现象学来看,其导源于博士生消极的学术体验,主要表现为由知识建构中自我效能感降低和师生关系紧张所诱发的学术倦怠,对此应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系统性,建立科学机制以保证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从生命哲学而言,知识焦虑表现为博士生对学术生命的存在困惑,因应之道在于关注博士生的生存状态、尊重其学术生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满足博士生潜能发挥与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关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关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关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关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关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183;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关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关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关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60.
优秀书法作品的诞生,需要艺术家获取强烈的审美体验。审美经验是审美体验的基础,因而书法家丰厚的审美经验是创作的重要因素,应当多从各种途径涉取丰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