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教育   5967篇
科学研究   61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15篇
综合类   30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745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517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01.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理解事物的合理的思维框架,帮助学生发展判断力、反应力以及有效地组织自己的经验和综合大量信息的能力,确立起对世界的合理态度.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浅探新课程理念下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领域里的两次重大革命对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印刷术的发明使用,再就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新的楷书艺术研究成果促进了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使用又极大地刺激了楷书艺术与草书艺术的向前发展、推动了书学理论研究的走向深入;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运用,使书法艺术从实用的羁绊中彻底解脱出来,使书法学科完全独立于民族艺术之林,成为更纯粹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3.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古文教学的特殊性,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在阅读、朗读和背诵等方面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4.
“以读代讲”是新课改背景下兴起的阅读教学理念。它蕴含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意识,并强调了“以学生的亲历实践为训练途径”的教学实施原则,这很大程度上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同时也是对“通过语言知识传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话写作训练”这一影响语教学多年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反叛。但是。“以读代讲”也并不意味着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它的运用,又必须是以教师的有效组织和适度的指导作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忽略了这些因素。而一味地过度依赖或扩大其功效,就必将导致它的实施走上新的歧途。  相似文献   
105.
教师话语是国内外语言学家一直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相关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师话语为切入点,采用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形式、构成比例、反馈与纠错的方式及类型等方面问题作一具体的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兴趣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泛读中的运用情况:一是根据需要,增加教材编排的灵活性;二是模拟表演,增强阅读材料的情景性;三是展开讨论,加大学生的参与性;四是课内外作业,保证阅读兴趣的后续性和拓展性;五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其它。  相似文献   
107.
108.
我国传统的英语测试方法由于题型趋于单一化、格式化,存在许多不足,应当进行适当的改革。“1 1”诊断法是美国奥克兰大学阅读系Cramer教授所采用的新的英语测试方法,目的在于测出学生的词汇、阅读以及听力的真实水平,探索它们的内在联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辅助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该方法对我国高校英语的测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语篇是句子按一定的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与语境密不可分并在语境中执行一定的功能;语篇分析不能拘泥于微观结构,而必须着眼于宏观结构及语境因素,采用“语境—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宏观结构—语境”的模式。这一语篇分析框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latent profiles of reading and language skills that characterized 7,752 students in kindergarten through tenth grade and to relate the profiles to norm-referenced reading outcomes. Reading and language skills were assessed with a computer-adaptive assessment administered in the middle of the year and reading outcome measures were administered at the end of the year. Three measure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were administered in third through tenth grades to create a latent variable.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 was conducted on the reading and language measures and related to reading outcomes i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ithin-grade multiple regressions were subjected to a linear step-up correction to guard against false-discovery rate. LPA results revealed five to six profiles in the elementary grades and three in the secondary grades that were strongly related to standardized reading outcomes, with average absolute between-profile effect sizes ranging from 1.10 to 2.53. The profiles in the secondary grades followed a high, medium, and low pattern. Profiles in the elementary grades revealed more heterogeneity, suggestive of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