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8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教育   4928篇
科学研究   799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43篇
综合类   3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解教改课题成果推广的现状,对广西医科大学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改课题研究内容脱离教学实际需要、不懂相关推广渠道、无相应经费支持等严重制约了成果的推广。为此,提出对教改立项课题研究进行全过程管理、加强成果推广应用的指导和宣传、健全完善教改课题相关管理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2.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共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它也是对中华民族德治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将有力地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为了保证这一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3.
梁启超的代表作《新民说》结合了西方自由主义理论,梁氏以进化论为依据提出“道德革命”论,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出质疑;他论述个人精神自由的重要性,并指出“除心奴”是实现精神自由的关键所在,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但同时其伦理观又具有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4.
城市医疗事业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唐山近代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近代化,城市医疗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城市各界积极推动唐山医疗事业的进步,而推力最大者,当属近代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105.
农村伦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在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伦理建设.农村伦理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内在要求,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存在的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因素,应采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信仰来教育农民,从而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形成过程中的三个方面和它的两个层次的伦理内涵的分析,初步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研究中的核心地位,目的在于阐明政治伦理研究应当以伦理标准本身的德性追问为前提,协调实质公正和公正的实现手段的关系,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公正。  相似文献   
107.
传统幼儿家庭德育以家庭伦理教育为主要价值取向。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领域的增加,在整个德育体系中,公共道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而,以公共道德为核心的幼儿家庭道德教育应成为现代家庭的主要价值取向。从家庭伦理到公共道德的转向,需要家长提高认识,改变教育方法,突破家庭场所的限制,走向社区生活,配合幼儿园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公共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08.
杨慧娟 《天中学刊》2007,22(5):26-28
当前,我国国内围绕着中医药的去留问题掀起了争论的高潮.中医药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国民群体有着紧密的联系.应积极加强医学伦理中的医德教育,进一步规范医药市场的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使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得到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es have evolved out of a criticism of previous research traditions, where teachers have been seen as research objects, at risk of being marginalized. Such approaches have also arisen out of the view that teaching,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are interrelated. In action research, teachers are seen as professionals, raising their status to subjects, conducting own research. Th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with or by people rather than on someone, which changes the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Ethical dilemmas can arise, especially evident in action research, where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researcher and researched are blurred or removed altogether.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hanging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in action research through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writings of Nel Noddings, especially the concept of ethics of care. The analysis creates an opportunity for a rethinking of researcher–teacher roles, focusing on responsibility and knowledge as well as reciprocity an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action research experiences, various dilemmas are discussed. Obstacles to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ca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will also be highlighte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include valuing both researcher and teacher expertise and learning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perspectives as well as giving tailored care. It is also vital to find strategies to contextualize and enact these views and beliefs within the researcher–teacher relationship. Neither researchers nor teachers will have total control over the process, as they stay open to each other’s perspectives and needs based on a caring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10.
文章就动机与效果对立统一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论述;批驳了动机论和效果论的片面性。并阐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客观事物在发展中要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导致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应如何对待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