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977篇
科学研究   144篇
体育   85篇
综合类   77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日趋便捷背景下,医学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且医学生由于专业特殊性,认知能力中记忆力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本文运用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从运动处方角度出发的实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医学生不同时长记忆力的影响"具有多方面重要性。同时建议医学院校应当跟据研究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为医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2.
乐府诗本事往往是某些特定情感或具体名物的典型代表,故而逐渐成为文人诗歌创作过程中喜用的典故。就其技巧而言,文人要么通过曲名影射或始辞化用乐曲本事,要么对乐曲本事进行含蓄隐晦的间接使用。就其意义而言,本事之典的使用一是深化了诗歌表现主题,二是在物态摹写过程中往往能将物赋以人性色彩。  相似文献   
123.
译者两难     
译者的两难处境是翻译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本文从文本和句子两个层面着手,以中国两位著名的翻译家(鲁迅和林纾)的翻译为例,讨论译者的两难处境形成的原因,并借用孙致礼的观点,给出解决这两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4.
时下,将“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正在成为一股热潮,但是观众对改编后的电视剧的反映却并不理想。“红色经典”改编遇到困境的原因在于几个基本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其一,什么是“红色经典”?其二,“红色经典”为什么能够重新“热”起来?其三,“红色经典”在改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尊重原著?  相似文献   
125.
本从自然精神的角度,论述了五代两宋山水画家在传承中创造山水画程式的原创过程。阐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从精神理念的高度深入大自然“探道求法”的创作状态,从宏观的层面揭示画家“以法致道”,“因心造境”的思辩内省的人艺术境界,从而完成人与自然交流、沟通、对话中“画法完备”的艺术原创活动。  相似文献   
126.
依据英汉翻译的理论原则,本文对不同的英语原文和汉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翻译实践中造成译文语义走失的不同表现,并探讨和总结了走失的原因,为正确翻译原文、避免语义走失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7.
“大器晚成”一语为老子《道德经》所援引的古“建言”者之言。从古文章法,从“晚”与“免”、“器”与“成”、“成”与“盛”诸字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论证:“大器晚成”即“大器免盛”;“建言”者的取意、老子援引的取意都是“最能盛者不盛”;不是古往今来诸多注家及今人所理解的“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等意。  相似文献   
128.
彩陶艺术的萌生有其必然的条件和契机,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协同演进的特殊反映。原始彩陶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反映了史前人类的独特思维方式。特别是彩陶纹饰中的动物纹和人物纹,突出的显示出其内在的巫术实用性和功利性,虚无的神秘意义一趺成为了作品的前景,而审美的因素却退隐成了背景。  相似文献   
129.
唐代李朝威所作《柳毅传》,既具思想性,又具艺术性,故对后世影响极大。国家邮政局2004年印发《柳毅传书》特种邮票时,曾引发了一场故事原地纷争。笔者通过对早期传奇创作的取材,故事主人公原籍,洞庭湖的传说产生的背景与遗迹,文献记载与文化积淀诸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柳毅传》故事原地在洞庭湖。  相似文献   
130.
教育学原创性研究的实现是教育实践的困境、研究视角、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更新与社会变革、个人独特的经历等因素聚合的产物。当下,直面教育实践的困境,更新教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与思维方式,在投身教育变革之中增进教育学素养,或许是进行教育学原创性研究的可能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