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6篇
  免费   1289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教育   10381篇
科学研究   917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55篇
综合类   692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17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540篇
  2021年   688篇
  2020年   807篇
  2019年   728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752篇
  2015年   818篇
  2014年   1247篇
  2013年   1190篇
  2012年   1851篇
  2011年   1800篇
  2010年   1279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1273篇
  2007年   1512篇
  2006年   1371篇
  2005年   985篇
  2004年   914篇
  2003年   874篇
  2002年   595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使用DEA-Tobit模型,分析上海49家科创类上市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结果发现在2012-2014年这三年中,企业整体创新发展水平有所下降,而且行业发展不平衡,其中新材料和"互联网+"类企业表现相对突出,智慧医疗和核电类企业相对较弱,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说明对上海科创企业推进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影响科技效率因素的检验中,发现并非物力和财力投入越多越好,资源之间的匹配度很重要,应防止资源投入错配。  相似文献   
992.
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和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口和出口贸易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从区域角度来看,环境规制条件下的FDI、OFDI、进出口贸易对全国、东部和中部的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程度来看,这一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为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各区域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93.
专利权转移、空间网络与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密  孙浬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36-1743
本文以专利权转移为视角,运用2002-2014年京津冀13城市之间的专利权双向转移数据,论证了微观主体的专利权转移行为不仅是个体行为,还事实上通过专利转移网络的空间结构和协同关系推动了中观区域层面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并固化了不同城市在网络中的协同角色与创新位置。主要发现有:(1)13个城市间组成的协同创新网络密度疏松且可达性高,但等级森严。(2)从网络空间结构来看,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呈现中心型-半中心型-包容型-脆弱型的复合结构。(3)从网络协同关系来看,专利转移关联关系呈现净流出、净流入、经纪人、主受益四大板块关系特征。第一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输出-互动-吸收为主;第二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接收为主;第三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接收与回流-互动-传递为主;第四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接收和回流为主。(4)地理邻近、经济差异和行政等级差异是京津冀城市间专利转移关系网络内在结构特征和关联关系差异的重要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994.
关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若干战略思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本文结合作者长期从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的实践,从企业研发与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等几个方面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根据我国已处在信息社会奠基准备阶段的现实,借鉴了发达国家在信息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模式和规律,以大连软件出口基地为例,分析了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总结了自主创新地发展我国软件出口产业的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的不同实例,指出了阻碍发展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发展我国软件出口产业的新理念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96.
大学、企业研发与首都区域创新的局域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玉鸣 《科学学研究》2006,24(3):398-404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全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大背景下,着重对首都区域创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全域估计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域创新能力的贡献主要是由企业研发投入实现,大学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明显的贡献,大学研发与企业研发的结合也没有对区域创新表现出显著的作用。局域地理加权回归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地区的企业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对首都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首都强大的研发成果没能近距离扩散,对首都创新能力的形成没有提供应有的贡献。寻求建立大学研发与企业研发之间的技术转移渠道及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首都地区大学、企业研发与区域创新联动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97.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英杰 《现代情报》2006,26(4):172-174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指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性信息主要采自技术预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主要信息来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98.
臧树伟  李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22-131
后发企业选择以何种方式、何种时机进入市场将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其市场进入的成败以及能否更好地实施后续追赶计划,作为当前创新领域和战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破坏性创新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战略选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借助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案例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时机选择"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市场时机选择方面,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层级分明的市场竞争是后发企业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在技术时机选择方面,成熟的技术、较低的技术获取成本和技术获取难度对于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起着重要作用;在产业时机选择方面,新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以及成熟的产业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发企业市场进入的成败;在政策时机选择方面,产业政策扶持和融资政策扶持则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999.
李美桂  赵兰香  张大蒙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97-1904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径和着力点等问题成为学界、政界亟待破解的难题。从产业知识基础视角研究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解析型知识基础和综合型知识基础影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框架,并用熵值法确定权重计算了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以及2000-2013年北京地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将2013年北京两类产业知识基础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实证结果显示:北京的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与资源基础和制度环境极不相称,不能对北京科技创新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应提高产业知识基础水平,尤其是关注以激进型创新为主的解析型知识基础。本研究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对京沪江鄂四地的农业众创空间的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我国农业众创空间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并从政策环境、产业环境、资源禀赋等角度提出四种典型模式面临的发展困境。通过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四种农业众创空间典型模式的对比,分析出四种模式中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总结出有利于农业众创空间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出我国农业众创空间整体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从政策激励、专业化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众创空间发展的思考,以期为优化我国农业众创空间发展模式,明确发展定位和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更好发挥作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