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教育   1283篇
科学研究   94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96篇
综合类   1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8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目的】 针对学术期刊组合评价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消除多方法评价结论非一致性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基于CW算子的学术期刊组合评价模型。【方法】 首先,分别利用熵值法、GRA法、TOPSIS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EMATEL法对学术期刊进行多属性综合评价,得到5种单一方法的综合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等级相关系数增量的分组方法对5种方法进行分组;然后,结合组合评价的特点和评价信息的疏密程度,确定组内重要性权重和组间密度权重;最后,利用CW算子进行信息集结,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结果】 该模型充分综合了不同机理方法和CW算子的优点,挖掘了更多评价数据的信息量,得到的期刊排名更加合理、客观。【结论】 基于CW算子的学术期刊组合评价模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术期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82.
【目的】 分析科技期刊钓鱼网站常用技术手段,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总结科技期刊钓鱼网站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钓鱼网站常用的技术手段,从科技期刊、作者、政府相关部门、互联网企业等方面提出防范科技期刊钓鱼网站的具体措施。【结果】 假冒科技期刊官方网站网址和利用漏洞攻击科技期刊官方网站是科技期刊钓鱼网站常用技术手段。为了遏制钓鱼网站的不法行为,科技期刊编辑部需重视网络安全建设,并努力提升官方网站的可见度;作者应提高防范意识;政府相关部门需提高监管水平;互联网企业应加大防范力度。【结论】 只要科技期刊、作者、政府相关部门、互联网企业等多方共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定会让钓鱼网站再无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883.
【目的】 揭示科技期刊论文创新点表达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合理呈现的价值、方式和基本要求,为科技论文学术观点展示、学术水平提升和学术价值实现提供借鉴。【方法】 充分搜集科技期刊例文,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创新点呈现情况,建立创新点呈现的理想模型。【结果】 科技期刊论文创新点呈现比较普遍,但不少论文的创新点在文内分布不合理,内容表达的针对性、适切性和层次性不强,不符合科技期刊的规范要求。【结论】 创新点合理呈现能够有效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审理、传播、利用的质量和水平;创新点必须合理分布于论文各相关部位,并按各部位职能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地配置创新内容,才能使创新表达更为科学和高效。  相似文献   
884.
【目的】 为我国学术期刊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 使用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调研国内外学术期刊OA政策现状,分析国内政策的不足及国外政策的经验。【结果】 国内学术期刊OA政策存在政策不健全、政策分散、政策简单等问题;国外学术期刊在版权许可、质量控制、费用、自存储等方面已构建较完备的OA政策体系。【结论】 从建立合作参与的政策模式、完善的政策体系和评估与修订机制三个方面为制定我国学术期刊OA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85.
【目的】 调研国内外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的策略,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OPR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在30种科技期刊官方网站收集数据,总结OPR期刊的特点,比较各期刊在采取审稿模式、公开审稿人身份、公开审稿意见和给审稿人认可等方面采取的不同策略。【结果】 所调研期刊中绝大多数是出版集团拥有的开放获取期刊,其中50%是生物医学类期刊。在所调查的3种OPR模式中,70%期刊采取模式2,即公开评审结果模式;23%采用模式1,即审稿中增加公众评议环节;7%采用非主流模式3,即通过出版“同行评议书”的方式公开稿件评审过程。即使采用同一种OPR模式的期刊,其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71%的期刊采取自愿署名或匿名审稿政策,只有29%的期刊要求审稿人实名审稿。小部分期刊采取给评审报告添加DOI方式激励审稿人审稿。【结论】 当前国内外科技期刊对OPR的研究和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实施OPR的期刊总体数量偏少,今后还需要各期刊根据自己的特点探索适合自己实施OPR的策略。  相似文献   
886.
【目的】 以SSCI的学科分类为单位,分析不同学科期刊的Article和Review参考文献量的差异,以利于相关人员了解及借鉴,同时为进一步从文后参考文献的角度更深入了解现行期刊评价指标的优缺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分学科下载2015年SSCI收录期刊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同时记录各刊在学科内的分区及各刊Article和Review的平均参考文献量,Spearman等级秩相关性分析用于分析各学科Article和Review的参考文献量与学科各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015年SSCI共收录了57个学科的4468种期刊,Article和Review的参考文献量与学科规模的大小均不相关(均为P>0.05);学科内Article和Review的参考文献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Q1区(60.27条、86.85条)、Q2区(52.21条、83.80条)、Q3区(48.16条、74.61条)、Q4区(45.70条、62.90条),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rticle参考文献量仅与学科中位被引半衰期和学科中位引用半衰期存在相关性;Review参考文献量除与学科中位被引半衰期不存在相关性外,与其他主要期刊评价指标均有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按SSCI学科分组,Article和Review参考文献量与学科影响力的关系并不一致,二者与学科规模均不相关;同一学科影响力较大期刊的Article和Review参考文献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887.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思路,以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法】 采取个案研究法,总结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设计策略。【结果】 “药学学报”微信公众号通过宣传推广文章和构建期刊社群,成功地辅助《药学学报(英文版)》全面提升了影响力。【结论】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围绕宣传期刊文章,以及运营由作者、编委、读者构成的期刊社群,以宣传期刊品牌,全面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888.
【目的】 分析一种新的不当引用行为——欺诈引用。【方法】 简述了参考文献中的各种不当引用问题,提出了欺诈引用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 对欺诈引用进行了较完整的阐述,从外部客观环境、编辑、作者和读者等方面给出了防治欺诈引用的建议。【结论】 欺诈引用是新出现的一种参考文献不当引用现象,需要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889.
【目的】 分析中文科技期刊争鸣论文发表现状,探讨促进学术争鸣的途径。【方法】 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通过对2007—2016年农业科技类中文核心期刊群的统计分析,建立争鸣论文数量估算模型,模型通过验证后,用于估算其他自然学科期刊群争鸣论文数量,分析近10年来自然科技中文核心期刊争鸣论文发表及被引情况,并将农业科技期刊争鸣论文的发表情况与同期相应的国外期刊进行对比。【结果】 自然科技中文核心期刊争鸣论文占同期发表论文的0.012%~0.037%,占比由高到低排序为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其中农业科技类占比仅为0.012%,低于同期国外农业科技期刊的0.055%。对比分析争鸣论文与一般研究论文的影响发现,涉及重要热点科学问题的争鸣论文被引频次较高,影响力较大。【结论】 提出定量研究的方法模型,为其他海量文献统计提供了方法参考;我国自然科技中文核心期刊争鸣论文数量较少,学术争鸣气氛不够活跃,原因包括中庸的学术作风、趋同跟风的研究众多、视学术争鸣为人身攻击等认识误区;科技期刊可通过发表针对具有争鸣价值话题的评论性论文、鼓励读者参与对已发表论文的争鸣、刊发虽存在不完善之处但有着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等措施来引导学术争鸣的开展,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相似文献   
890.
【目的】 将科技期刊采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反馈于办刊的决策过程中,使期刊出版和管理成为闭环,促进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提高。【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采编系统中存在的收发稿件数据和评审数据,挖掘数据映射出的实际问题。【结果】 对采编系统中数据的分析和深入挖掘,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期刊的收稿方向,合理地统筹安排刊期与专刊组织频次,提高期刊同行评议的效率,通过挖掘核心作者与机构,可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期刊的宣传推广。【结论】 采编系统的数据为办刊决策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支撑,对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有助于明确期刊的办刊思路和方向,对办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