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篇
  免费   7篇
教育   1740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8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三原方言是中原官话关中片的一个地点方言。本文在实地调查和复查的基础上,对三原方言的声韵调和同音字汇进行了研究和梳理。  相似文献   
2.
河南商丘方言中的“就那吧”是一个表现力很强的语言形式。有四种不同的语用意义:1.可用于表让步、委曲求全义;2.可用于应答中表敷衍、弱否定的语气;3.也可表不耐烦不信任等否定评价义;4.常用于句子开头表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挖掘出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陕西方言中的“知道”是普通话“知道”的变读,它与陕西方言中的“知不道”没有必然联系。陕西方言中所说的“知不道”本该记作“知不到”,它是由汉语中表示可能和结果的用动补结构类推而来的。本文以陕南洋县话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黄冈方言中,“着”可附在时间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构成具有动词性的“着”字结构,相当于“等到……以后再……”或“等到……再说”。成都方言“哆”字结构与黄冈方言“着”字结构性质相同,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哆”、“着”都不是“再说”衍生出来的;关于“着”的来源,杨永龙(2002)所说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方言电视新闻遭遇三大瓶颈,即国家法律法规带来的政策瓶颈、语言障碍引起的传播瓶颈和新闻内容选择上的品质瓶颈。方言电视新闻节目要突破各类瓶颈制约,应加强对自身节目形态的历史地位的认识,在抓住本地老居民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争取外来新居民,还要牢牢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在内容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南因前五先生,指元末明初的岭南诗人孙黄、王佐、赵介、李德、黄哲五人。其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十九部,这些分部多与元代韵部相同,但又有新的发展。这反映了元末明初岭南方音发展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徽州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徽州地区的民情风俗,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深入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对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做一番描述,以期推动徽州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描写广西贺州市贺街本地话的音系,内容主要包括本地话的声韵调和语音特点、同音字汇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遵义方言量词的构形重叠有三种形式:完全重叠式AA、嵌“大”重叠式“A大A”和嵌“把”重叠式“A把A”,前一种和普通话相同,后两种则为遵义方言所特有。本文讨论各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