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篇
  免费   7篇
教育   1740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8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邕剧是流行于广西南宁一带的皮黄戏曲剧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棚官话”是邕剧演出时使用的一种艺术化的舞台语言,具有独特性、夸张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文章从剧本、音像材料和实地调查中整理出4600多字,列成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52.
罗山方言的体助词“的”,能同时具备“了”和“过”的某些语法功能,分别做动作完成体和经历体的标记。通过研究发现,罗山方言中“的”的这些功能,具有南方方言的特色,从而为罗山方言的分区提供某些资料依据,也为河南的中原官话研究乃至为现代汉语中“的”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53.
开封话隶属中原官话,虽然属于北方方言,但毕竟是地域方言,所以有些方言词语在语音、语义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是存在着区别。如开封话中的"得"字就很有特色,不仅表现在语音上,在语义、语法方面也有生动的体现。本文试图探索"得"在单独成词与组合成词后的方言特色,揭示在推及普通话过程中,标准语与方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英语本族语者和客家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重音模式.结果发现,由于方言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英语重读、弱读音节不分明,停顿过于频繁,句子朗读多重音现象明显.学习者的英语重音体现出明显的音节节拍语言特点,说明方言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也涉及节奏层面.  相似文献   
55.
“圪”在怀远方言里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以兼作词缀和不表义入声音节。怀远方言中的“圪”与晋语中的“圪”相比语音用字相近,语法构词相似,语义表达相通。两种方言在“圪”字使用上的相似性应该为历史移民所致。  相似文献   
56.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7.
扬雄的《方言》所记录的古代口语有不少在现代偃师话中依然使用,虽然其中的一些词在语言和语义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仍保留了非常明显的古语词痕迹。本文通过对这些古语词进行追源性分析,力求为研究汉语方言历时性演变规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8.
本文讨论陕西方言对知照两系及日母逢入声薛药觉韵有关字的读音问题,其中牵扯“说(~话)”字以及“卓戳硕若”等北京翘舌音声拼[uo]韵母字的读音问题。“说”字在米脂等处读作入声,关中以及陕南山阳等处读作阴平调,陕南的西南官话读作阳平调,白河方言读作去声调,商南读作阴去调。“说”字的声韵组合很复杂,例如关中方言区西安等。“设摄涉赊奢”等字同音。陕北晋语以及宜川等处亦如读本文所讨论的“卓戳硕若”等字,关中多数方言点读这些字为平舌音声母拼以[Ц]为介音的音节。蓝田等处“卓戳硕”等字读作平舌音声母。  相似文献   
59.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60.
临潭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语词,是考释古词古语的重要依据。选择一些动词,通过列举古代文献中的例子和现今临潭话中实际运用,说明了临潭方言词语和古代汉语有着密切地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