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教育   1399篇
科学研究   65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29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62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1.
法院的封条和破产公告贴满了万德莱总部的玻璃墙。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南区的这座办公楼,虽还挂着万德莱的品牌,但人去楼空,房子大多已租给了中兴通讯等其他公司,只留下一问给留守人员善后。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日报于2000年10月28日刊发了记者陈红梅采写的通讯《猪要吃素为哪般》。通讯见报后,即有一些报纸转发,有的还借题发挥,抨击某些社会弊端。那么这篇通讯好在哪里呢?首先它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通讯开头写道:“一向以吃泔水为主的猪罢食了!”接着写猪场的主人看看圈养的100头猪在食槽里拱来拱去,不好好吃食,有的还打蔫,就急忙请来县里的兽医诊断,兽医看过以后,告诉他“病因”是猪食太荤了,加些粗食、菜帮猪就吃了。他一试,果真见效。粗看起来,这描写很像科普文章的一个开头。可是随着通讯的展开,人们看到的是…  相似文献   
13.
14.
张期勤  孙建 《军事记者》2002,(12):30-31
今年10月19日,空降兵某师隆重集会纪念上甘岭战役胜利暨黄继光牺牲50周年。这天,当年曾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地老首长、老同志们汇聚在一起,重温那场惊心动魄、威震中外的战争。大家不约而同地谈起当年最先报道黄继光事迹的该师宣传科新闻干事、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退休党委书记———刘云魁老人来。当我们驱车赶往风景秀丽的东湖磨山刘老家中时,才得知他因病去逝已3个月了。后来,我们从与他一起参加革命同生死共患难的老伴钟敏老人断断续续的回忆中,以及他本人的事迹材料里,逐渐弄清了他报道黄继光的来龙去脉。这…  相似文献   
15.
人物通讯采写中,人格美是确定采访对象是否值得报道的首要因素:真实美是人物通讯采写中美学特质的核心.这是选择确定人物通讯采访对象的两个必备的美学特质。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人格美与真实美的契合就是要求记去真实地写一个好人.显而易见,在这个层次上很难写出能产生广泛、强烈共鸣的人物报道.因为人格美和真实美在现实中很容易达到,也是采访的基本要求,人物报道应该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续上)穆青总是说:“搞新闻事业不能论年龄,只要跑得动,就要跑。”他自己就是如此,退而不休,笔耕不止。以不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热情与作风激励着我们这些新生代。他说:“我写的十个共产党员,已去世了八个,只有当年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和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还活着,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  相似文献   
17.
18.
金霞 《新闻前哨》2006,(10):28-29
在新闻人物通讯的写作中,直面人物多侧面、多角度的矛盾对立和统一,真实描写他们战胜艰难过程中的喜与忧、甜与苦、得与失,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时代特征等闪光点,才会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才有立体感,才觉得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19.
20.
崔琳 《青年记者》2001,(4):40-40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在《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书中写道:“教育新闻是最难采写的,它不像科技有具体成果可言,不像社会新闻容易吸引人,教学秩序按部就班,平静安定,要在这种平静中发现新闻是需要特别的耐心。”相信不少从事教育新闻报道的同行都有类似的感受。如何将教育人物通讯写活、写新、写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一、巧选角度,以新抓人巧选新闻角度,是指看问题和抓新闻的角度要与众不同,角度选取的好坏,决定了文章的好与坏、平与奇。一些教育人物通讯,往往给人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