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在突发灾难事故中,如何在72小时黄金时间内完成救援任务,尽量使灾难损失最小化,是灾难救援研究工作的重点,多智能体编队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借鉴。采用非对称编队控制策略、图理论、基于行为的距离-距离法控制策略,通过机器人间的相互协调、分工、合作来完成救援、搜索等复杂行为,以实现救援效果最佳。研究了空难救援搜索方法,具有较好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同性恋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落 ,被视为极端的“越轨婚恋”而受斥责与歧视 ,我国新闻传播特别是主流传统媒体鲜有涉猎报道 ,这也加剧了社会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随着改革开放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不再成为忌讳的话题。各类新闻传媒同样应顺应时代改变观念 ,抱以科学和求实的态度 ,客观、公正将同性恋纳入日常报道视野 ,并注意报道方法与度的把握 ,正确引导社会对这一特殊的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 ,澄清误会 ,消除偏见 ,协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 ,求同存异地共创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讲,现实生活中丑的东西给人的只是厌恶、鄙弃的感情,没有人会认为它美。因为“所谓丑,是毁形的,不健康的,令人想起疾病、衰弱和痛苦……”  相似文献   
14.
新闻作品是有风格的。这一结论在今天已无大的异议。例如,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以写人物通讯见长,善于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写新闻细节。在娓娓道来的焦裕禄、吴吉昌等故事中,以细节的生动、详尽震撼读者的心弦,展现出他笔法细腻,感情浓郁,主题深刻的风格来。著名报人赵超构,生前以“林放”笔名在《新民晚报》辟《未晚谈》新闻言论专栏,他写的小言论,随物赋形,寓意于事,雅俗共赏,其风格特征是浅显明快,挥洒自如,持论不阿。新华社女记者郭玲春的消息报道独树一帜,耐人寻味,她的一系列会议新闻,在新闻情境中表现出一种诗意美,显示出导语奇特,结构洒脱,语言清丽的风格。大家熟悉的毛泽东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5.
悲剧报道的特征新闻报道覆盖社会万象,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必然要纳入其范围。悲剧报道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有紧密联系,其内容包括灾祸、疾病、饥饿、贫困、死亡、战乱、离别等引起人痛感的、富于悲剧意味的现象与评判。有选择的、适当的报道一些悲剧新闻,读者是欢迎的。悲...  相似文献   
16.
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景物的美。自然美有两类,一类是纯自然状态;另一类是经过加工改造、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创造。自然美有各种光泽:灿烂绚丽、明灭迷蒙;有各种音响:;有各种形状:;有各种变化:四时代;有各种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美也是新闻美的构成内容之一,在许多新闻报如同我们生活中离不开自然美一样。倘若新闻报道无视自然美,那么新闻给人提供的现实图景是有缺陷的、不完整有些新闻的发生就与自然变迁紧密相联,如道,自然美往往成为重要内容,是这些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新闻甚至整个事实都是由自然…  相似文献   
17.
色彩审美特征及其在版面中的运用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感性因素。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各种色彩,如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碧绿的草原、金黄的麦浪等等,赋予了色彩以一定的生活意义和情感意义。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还借助于色彩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使色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ArcGIS Server技术和ArcSDE数据库技术,对日照市的地理信息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多用户条件下图形显示控制、属性查询统计以及图属互查等操作功能,旨在建立良好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了城市信息化的水平,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尚  邓利平 《新闻界》2013,(18):44-48
"雷政富事件"凸现了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应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对象,同时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格权利也应受到法律保护。当前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不够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环境过于复杂,而官员又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这些都是导致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原因。因此,缓解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途径是当前网络环境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负面新闻的特征及传播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利平 《新闻界》2002,(1):14-16
负面新闻是现实中产生的一种状态及价值判断。从内涵来看它是悖于社会正向发展变动的事实,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发生冲突、失衡的变动。外延上它表现广泛:各种虚假、贪婪、霸道、荒淫、卑劣、罪恶等扰乱法律规章、违背社会道德、侵犯公众利益及灾祸等等。这些消极的现象压抑人的生命能力发展,威胁社会的生存。一、负面新闻的特征:背向性。这是负面新闻最显著的特征,是指新闻信息所反映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是消极的,与促进社会发展活动目的背反。人类实践的宗旨是追求理想社会。在其过程中行为活动总趋势是健康与辉煌的,但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