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文化理论   2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以池莉、方方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文学,本质上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但它充满了苍凉的悲剧色彩。新写实小说属于现实主义,但它在淡化政治之后,以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貌和精神状态的接近自然主义的一种写实主义,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变异和发展。新写实小说派有许多重要作家,池莉和方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她们以描写庸常生活中的庸常人生为己任,以最富有七情六欲的小人物和“民间”为题材,描写普通人的凡俗生活及喜怒哀乐,注重生活的还原和人物生存背景、生活状貌、生命搏动、性欲望的描写,从而显示了普遍的人生意义,令读者咀嚼到历史、社会和生活的深厚况味。  相似文献   
12.
光阴荏苒,一眨眼,<中国文化研究>便已经十五岁了. 还记得,她的产房是无人知晓的"风雨千秋寺",说白了就是北语家属4楼3门5号.时序正值仲夏盛暑,广布于众的确切时间是1993年8月5日.尽管孕育的时间短暂,但历经艰险;没有接生婆,但却承载着无数文化人的殷殷期盼.作者和读者眼巴巴地等待着婴儿的第一声呼唤.她没有让人失望,<中国文化研究>创刊特大号如期而至,这第一次的啼声,就可称得上"呐喊".本来要假香山饭店,特在第三届世界汉语教学大会上安排了"首发式",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钟敬文、丁守和、汤一介、乐黛云、谢冕、杨义、王富仁及教育部的常务副部长柳斌、光明日报总编辑徐光春、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司长张伯海等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和十数家新闻媒体都会如约而来参与这个文化"婴儿"的诞生"盛典",来自世界各国的几百位汉学家和国内的学者也期待着参与助兴,但写入大会议程的"首发式"却突然被无故取消.这个"文化秘密"不知何时才可以解禁.  相似文献   
13.
发刊词     
秋天,我们收获信心,收获勇气,我们收获文化…… 当21世纪微笑着站在东方地平线上,向我们招手的时候,以历史的名义将《中国文化研究》这本杂志献给这个伟大的世纪。 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历史和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以其五千年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20世纪末的中国,历史真正掀开了新的一页。这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在同一太阳照耀下,终于迎来了一个机遇,中国开始了一个传奇——走向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富强。 人类跨入了新的世纪。现代生活的世界性,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在急速地碰撞、浸透、交流、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已经开始。中国人在眼花缭乱的现代物质文明中,将经历一种文化痛苦。物质将迫使文化发生裂变,我们不仅将在变革中找回传统的深刻价  相似文献   
14.
又见金秋,——一个灿烂的世界,收获的季节! 《中国文化研究》在秋天播种,又在秋天收获;这是一个新生儿刚迈出的第一步,是令人喜悦的一年。本刊同仁在与作者读者共同分享这份喜悦的时候,真诚地感谢来自海内外的热诚关心与支持。 自本刊创刊以来,我们先后收到许多诚挚的来信;在本刊创刊周年之际,我们又收到专家学者和读者的贺词贺信,这些祝贺将化为鼓励,溶进我们的刊物里,这些希望,是鞭策,都将落实在我们前进的步伐中。 吴奔星教授说:“《中国文化研究》季刊创刊一年来,把中国文化看成历史发展的一个整体,或宏观,或微观,进行系列的或重点的探讨与研究,将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在勇于发掘的同时,也勇于发展;在敢于否定的同时,也敢于肯定。刊期虽短,却在海内外产生了辉煌的影响。我们可以预见:这个刊物必将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先锋。”谢冕教授说:“一个高品位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严肃刊物能在短短的一年中站稳脚跟,在当今中国已非常不易;但以一年的努力而在读者心目中形成自己的形象并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的则可称之为艰难的成功。我以为《中国文化研究》正是这样一个刊物。内容的丰博、阵容的强大、态度的严肃,都是它的优点,但《中国文化研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建设精神。它不媚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从不自觉到自觉,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跋涉。从陈衡哲、冰心、庐隐、丁玲,到萧红、张爱玲、梅娘,再到张洁、张抗抗、铁凝以及陈染、林白等等,其间有数以百计的女作家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她们的创作始终在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上呈现着多元的形态,使中国女性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表现出完整的学术姿态。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多元形态,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所凝聚的文学规律,具有一种包容精神。“女性主义”不能涵盖、也不能代表中国女性文学的主体精神,它只是女性文学的一翼。  相似文献   
16.
以时序和年代学而论,1999年是20世纪百年历史划句号的一年。但是,句号是人所为,实际上时间并不受治于人类社会,时间的“生命”和历史不受人的干扰。在宇宙间,时间有它不变的运行速度和轨迹,它的“生命”是永恒的。不过,在时间历史的长河里,神秘地存在着数不...  相似文献   
17.
前言“中华民族——团结——自强”,是我们世世代代中国人的一个理想。这个美丽的愿望,超阶级、超党派、超政治,是国心民心,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归宿。“团结”是我们的旗帜!“自强”是我们的目标;有了团结,我们就会自强!我们海峡两岸的学者,共同探讨“中华民族团结自强”,是大家爱国热忱驱动下的一种结果;如果大家一门心思想“瓜分”这个家,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坐在一起讨论这个历史的、科学的、现实的、前瞻的重大话题呢?虽说这个话题是超政治的,但是实际上它又很“政治”。因为,国家的统一是海峡两岸最大的政治,所以“中华民族团结自强”属于每…  相似文献   
18.
一眨眼,《中国文化研究》已经五周岁了。在它刚刚诞生时,虽然不是一个巨婴,但却很是受到朋友们的喝彩。当初,没有编辑部,没有办公室,更没有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文化”显示出它的原始朴拙风貌。这一切,都是昨天的事情。“文化”之婴学步五年,岁月之神让...  相似文献   
19.
刘明武的新作,《换个方法读<内经>》就要出版了,这是件可喜可贺之事。在我主编《中国文化研究》的后期(上个世纪90年代中),刘明武这位工程师刚刚涉足文化研究,但他的文章新意扑面,读之如沐春风,其文既给人以文化自信,又催人责无旁贷地勇敢担承。所以不仅连续发表他的文章,还破格将其放在重要栏目的重要位置上。离开《中国文化研究》后,刘明武一直保持与我的联系,凡构思出新的文章,就打电话征求意见,问“这个观点是否成立”“如此认识是否可以”所以,对刘明武的研究我是了解的。一中医文化是优秀的!这是刘明武书中肯定的第一问题。中医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全球化” ,不是说中国在 2 0 0 1年 1 1月加入WTO之后就算完成了 ,也不是说这个国际贸易组织有了中国就十全十美了 ,“全球化”仍然值得人们深入探讨。走“国际化”道路 ,是 2 1世纪多数国家别无选择的“现实”。这个“现实”如果发育成长正常 ,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和进步。历史地看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若以现在的话说 ,具有现代意义和前瞻意识的“全球化” ,是科技“爆炸”和经济高度发展为全人类酿造的“美酒” ,而不是为“个人”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栽种的菩提树。“全球化”的历史文化 ,可以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