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09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对韩城文化从五方面作了描述和论说  相似文献   
102.
笔者日前听一位参加中央“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起草工作的领导讲,当在起草文伴的初稿上写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论述时,有专家提出质疑。说这一表述是从外国“引进”的,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从中国传统启蒙教材《增广贤文》一书出发,探求中国传统人格特质及取向。它包括:一、自觉追求以“仁”为中心的具有历史责任感的道德境界及最理想的人格;二、乐天安命的“豁达”态度,安贫乐道的心理取向,遇事忍让的处世方式构成的人格特质;三、恬静淡泊、和谐求稳定的人格取向。作者对传统的人格取向作了分析评判。  相似文献   
104.
孙宏 《中小学电教》2010,(11):118-118
<正>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使英语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放眼英语课堂,我们不仅较多地发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子,更深刻体会到我们英语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试图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英语  相似文献   
105.
沈峰 《中小学电教》2010,(2):157-157
<正>一、痛心的现状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据统计,患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因为上网,全国的  相似文献   
106.
<正>一、化学课堂笔记应记什么化学课堂笔记应包含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和相互关系,要能体现常见的化学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笔记暴露问题,展现思维过程,同时化学课堂笔记所记的内容也应有侧重点,注意知识的归纳、小结和整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突出用语调、板书、姿态等暗示或明示重  相似文献   
107.
在几何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几何规律,指导学生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8.
戎月强 《学周刊C版》2010,(2):175-175
中学历史教材,时空跨度大,内容繁多,头绪复杂,难记易忘,不利于教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把“歌谣教学法”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并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本文结合实例谈了历史歌谣教学法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搞好中学历史教学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9.
司马文森自一九三六年开始从事创作直至一九六八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一共写出近三十部作品,包括长、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电影剧本等等。抗战期间他在桂林主编《文艺生活》,不仅影响华南、西南,而且风行海外。笔者就他早期创作进行评述。因为其一,司马文森早期创作大都以闽南社会为背景,较准确地表达了抗战前夕闽南社会现实,表现闽南人民的精神风貌,故事情节与日常生活相联结,对特定地区的地理风光、民俗风情都刻画得纤细入微、亲切动人。其二,司马文森一开始从事创作就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这就为他毕生创作奠定了基调。他早期某些艺术手法在其后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渐臻成熟,从而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探索司马文森早期作品,对于进一步研究他的创作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续上期) 四、关于"擅改"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史实问题 陈著<建构>一书有一节专门论及本人"擅改"延安台史实问题,并列举了四条"擅改""窜改"的事例,听起来实在吓人.然而实际情况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