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4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几点思考北京市教科院张桂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要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不仅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制定简约可行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方案,还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对此,自己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不...  相似文献   
103.
课例:高二“文化大革命” 对这样的内容,教师一般的处理办法是:蜻蜒点水,划上几个知识点,再随便说上两句就过去了。原因是“不好深谈,避免误导”。 学习历史最重要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十年“文革”,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所换来的经验教训难道不值得让后代去感悟、汲取吗?历史教育的任务,是告诉学生以历史的真相和教训,避免后人重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以普通地方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中所遇到的实质性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与企业发展接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全面整合学校综合资源,精心打造实践创新平台,真正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105.
识字是孩子的童子功,马虎不得。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在识字中感受快乐。一、展开想象的翅膀,共享识字的快乐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求知欲强烈、想象力丰富。开始教生字时我有意识地把一些生字变成谜语、故事讲给他们听。在识字活动中猜字谜、编字谜,既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巩固了生字。例如,教学“春”字时,  相似文献   
106.
随着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宽,原有的一套教学计划培养全部学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探讨了针对学生就业方式的不同,针对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制订出三套就业特点的教学计划,并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良好效果,可以在具备相应师资条件的院校推广。  相似文献   
107.
许多都市报在年初或年末进行攻版,但并不是每一次改版都有大的动作,都关乎整个报纸定位的改变,或者体现出某种新的理念.2009年初,多家都市报高调改版,尽管所处区域不同,却有着近乎一致的倾向,那就是试图通过本土化的新闻运作来成就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通过对比,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差异.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原因,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及其所构成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张桂芳 《今日科苑》2007,(20):93-9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公路建设的需求增大,质量也有了新的变化。公路建设资金并不宽裕,这就对怎样用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科学的管理,取得最佳投资效益,提高工程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0.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