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3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86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迫切需要推动产学研用等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与协同创新。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作为集聚院士专家及其背后的科研院所的创新要素直接与企业对接,实现供求结合,在智力集聚与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攻关、战略咨询与技术指导、研发基地共建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其他创新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高端、前沿、战略性的  相似文献   
22.
重视“需求侧”创新政策,完善新时期创新政策体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常静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31-34,50
近年来,需求侧创新政策在OECD国家日益受到重视。需求侧创新政策被认为是为增加创新需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在于促进创新吸收,提高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认识,加速实现创新扩散。其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面向创新的公共采购、标准、法规、领先市场等。基于OECD需求侧创新政策的相关研究,介绍需求侧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政策工具以及发达国家相关政策实践,并结合我国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初步进展提出进一步推进需求侧创新政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
供应链理论在高校科技创新链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链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各种问题和矛盾仍有待解决,而采用引入供应链理论的方法来加强高校科技创新链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应当积极吸收供应链理论的优秀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采取多种措施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供应链,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赢,达到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基于创新链理论研究了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的过程、障碍及协同攻关机制.首先,对关键核心技术内涵进行界定,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技术—产品"逻辑,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链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进行研究,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障碍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双重导向的创新特征、竞争前技术特征及广泛应用的市场特征分析不同协同过程中的障碍,从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及由此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分析其障碍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协同攻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面向知识创新及传播过程、面向技术孵化及转移过程、面向产品创新及推广过程的协同攻关机制可以化解产学研协同创新障碍,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25.
“加强学科特色方向凝练,注重将学科优势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发展前沿对接融合,找准对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点。”3月1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召开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方案论证会,围绕山东省高水平学科的发展现状、目标定位、建设举措等8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论证。此前,在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技术被确定为“高峰学科”建设学科,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等7个学科被确定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功能体系的日益复合,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纷纷转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以“多元、交互、融合”为发展理念,推进科技园向科技城的转型。本文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认为科技园向科技城的转变,需要重点在“要素与联动、空间与功能、规划与管理”三大领域,率先探索发展战略转向。最后,以某科技城战略规划为实证,提供了对三大战略转向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27.
技术创新链视角下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民 《情报杂志》2013,(2):196-200
产业共性技术是介于基础性研究与市场化产品开发之间的技术,在技术创新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障。尚未明确的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主体,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持和政策保障,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等使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成为我国技术创新链上最薄弱的环节。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8.
每个产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在融合路径上具有个性特征,而影响不同产业实现两链融合背后机制又具有共性特征。为此,本文从两链融合路径及机制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融合路径主要包括3种,即创新链向产业链端延伸、产业链端向创新链端延伸、搭建两链融合桥梁;融合机制则主要包括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基于这个理论框架,以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链融合发展情况为例,提出促进两链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李薇  黄霞 《科研管理》2022,43(2):65-71
   逆向创新,为后发企业开展全球创新并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创新链理论和基于领先企业的逆向创新理论进行了理论思辨,厘清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概念,归纳了创新链类型及其对应的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构成要素应包括创意获取、研发和市场进入次序,与西方领先企业相比,上述逆向创新三要素的具体内容与选择机制均存在明显区别;第二,基于创新要素组合,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链可以划分为本土市场推动型、海外市场拉动型以及推拉复合型三种类型;第三,以逆向创新链类型为基础,可以归纳出六条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企业可根据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程度选择适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0.
随着中国制造业广泛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体系、全球创新网络体系和国际贸易循环体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创新链双链关系日益密切。文章首先剖析全球双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逻辑,然后基于中国海关微观数据和制造业行业层面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从全球双链视角切入探讨中国制造业增长趋势及其结构演变。研究表明:前沿技术持续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增速下滑却滞缓TFP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要素变动成因显示,不同于全球价值链抑制规模效率改进,由独立的单点式外部创新合作表示的全球创新链对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提升作用突出,而由研发合作创新-技术引进创新-出口产品创新形成的全球多环节链式交互作用能显著推动前沿技术进步。进一步地,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创新链双链交互有助于规模效率改进。另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依赖自主研发创新。鉴于全球创新链对中国制造业TFP增长的核心驱动作用,文章提出要秉持系统性创新思维,建立全球价值链主动融入全球创新链,全球创新链内生驱动全球价值链的发展策略,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