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1.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曾经为学生中存在的“爱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现象而苦恼,并带着这种苦恼进行了深深的思考,我认为该种现象的出现与我们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无关系。为此我曾拿出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认真的探讨,结果让我受益匪浅。长期以来,我们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虽然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但我们仍会受练声——试唱——节奏练习——学习歌谱——演唱歌词等传统套路的影响,学生依然在我们的指挥棒下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里得到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制约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22.
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现实因素、历史因素及外部思想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正确理解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的内涵,它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我们既要反对以维护稳定为借口拒绝变革,又要反对以改革为借口破坏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3.
廖世承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上海嘉定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1919年,廖世承从美国布朗大学学成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任该校附中主任;1927年后又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教育系主任、附中主任等职;抗战时期任国立师范学院院长;战后又受聘担任复校的光华大学副校长和附中校长。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廖世承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教育思想,在中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教育实验等方面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本文拟就其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作一分析、阐述。一、在学…  相似文献   
24.
尽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但是考试改革问题仍然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制约课改发展的瓶颈。“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我们的基础教育。一般来说,校内考试实施的次数较多,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最直接,所以校内考试改革是新课程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题记  相似文献   
25.
杨红霞 《今日教育》2006,(10):22-22
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时期,而绘画则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我园于2001年开始科研实验《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几年实验,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幼儿的绘画水平明显提高。幼儿作品画面丰富,布局协调,色彩鲜艳;幼儿思维活跃,敢于求异,大胆创新,想象丰富、富于创造。  相似文献   
26.
本课题主要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主动、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7.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一种和谐、充满活力、合作交流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要想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正>一、现状调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29.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
杨红霞 《科技风》2013,(20):185
德国诗人席勒曾经说过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注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就是从现代诗歌教学的角度分析了语文课堂的美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