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6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科学实践社区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性、要素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开放互动性、动态稳定性等特性;科学实践社区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的协同发展,并表现为时间维、层次维和要素维等三个维度的协同发展,这种协同发展具有全面性、集成性、动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2.
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诚信问题成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当前高校科研诚信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科研主体自身及其所处环境出发找出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3.
产学合作的知识耦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和企业是彼此异质的知识系统.为应对不确定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产学双方必须发挥各自的知识优势,加强合作.由于现代消费品是具有人文特质的文化之物,产学合作的目的就是实现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商业知识的耦合;产学合作的内在机制就是,在市场的驱动力、政府的调控力、资金的支撑力、文化的感染力、发展自我原动力的综合作用之下,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易,实现大学和企业拥有的异质性知识系统的高效耦合.  相似文献   
24.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成熟.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知识的技术和方法已经应用到教育领域。高职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尤其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其知识进行管理。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应采取有效的实施方法,包括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注重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管理、有效利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架构,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双模型结构。  相似文献   
25.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市场化、多样化趋势日益加强,在这种复杂多变社会环境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办学理念迷失、定位趋同、去特色、发展战略短视等多重困境,对大学办学困境从大学的社会功能与角色的视角去审视与反思,并深入研究大学本质与大学边界问题,有助于中国大学的健康、快速与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6.
从组织领导、政策和立法等三个方面入手,对瑞典电子政务建设进行分析,指出有效的组织领导、动态调整的政策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瑞典电子政务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瑞典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7.
陈士俊 《科教文汇》2011,(18):112-113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在教育方式上越来越注重强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而不再是要求学生照本宣科,呆板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在这一方面,作为一门对学生大脑具有开发性的学科,数学的教育在此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高校教师组织承诺水平提升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承诺是组织整体绩效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组织承诺”这一概念的发展演变入手,在探讨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分析影响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因素,并就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组织承诺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管理信息系统自产生以来,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社会发展、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方面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变革因素,然后从应用范围、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理论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内容发展、系统开发方法、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能等多个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30.
针对科学学与自然辩证法两个学科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根据两者研究对象的一致性,研究人员的相互交融渗透性以及两个学科的优势互补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建立科学学与自然辩证法联盟是发展以科学技术为对象的学科的最佳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