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376篇
科学研究   96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8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回复连登岗教授就《太平经》中"平"、"行"释义所提出的批评,论文从语篇出发,通过全面的材料分析,论证它们是话语标记,而不是言说动词。  相似文献   
32.
朱天  袁余梅 《新闻界》2015,(4):48-51
媒介是构建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而发生在城市中的重大活动或事件,又是媒介进行城市形象构建及传播的重要信息源泉。本文通过对《CHINA DAILY》2012年、2013年的传播实践观察,力图发现其在对成都和即将召开的财富论坛的相关报道中,与成都城市形象的关联及构建效果,并试图发现其中的基本规律及城市主体在其报道中的利弊得失,以及城市主体通过媒体报道构建城市形象的应为与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33.
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由"苏东坡"引出的话题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东坡精神的内涵相当丰富,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挖掘、传播。新时期研究苏轼的论文、专著、诗词校注、年谱、传记颇多,呈多维度、多方式、多风格的态势,韩国强先生的《寻访东坡踪迹》就是在这种学术语境中产生的新颖之作。该书以一种轻灵、优美的方式传播东坡精神,体现了景真、意深、情茂的三大特点,作者寻访东坡踪迹,跟随东坡一世,活现东坡一生,融贯千年与当今体验。  相似文献   
34.
在重写文学史中重新确立的新的文学规范,试图把过去作为政治依附品的文学解放出来,让文学成为具有其个性的独立个体。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人在文学作品评价中的"主体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而蓝棣之的症候式批评方法,正是通过探析作者的深层精神世界,完成对作品的再评价,是在强调主体性前提下以一种极具个性眼光进行的一种重写文学史的实践。  相似文献   
35.
新媒体赋权作为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健康传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赋予受众通过新媒体主动获得健康信息、发展积极的健康意识,促进医患之间更加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在有效实现个体健康赋权的同时,以集体的方式影响公共健康政策、实现赋权健康传播的终极目标,即全面提高受众健康素养。新媒体赋权健康传播既具有现实结合的可能性,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6.
成长小说( Bildungsroman)是德语文学中一种特殊类型,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至今是混乱的. 本文在梳理这一概念多样内涵的基础上,联系中国本土的思想和现实. 在理论阐释的选择上,借助于符号学中的身份—自我理论和双轴操作理论,这两个理论高度契合成长过程中主体的内心发展和外部实践两个维度,通过强调成长主体自我的形成以及成长本身与时代的联系,进而明晰成长小说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37.
李肇《唐国史补》中"大历之风尚浮"一语是对中唐大历时期诗文风尚的概说,因下语精简而颇令人费解。在此拟借助《中兴间气集》一书考察当时的诗文风尚,然后将其与大历士风一层相挽和对照,对"尚浮"一说作解。  相似文献   
38.
在经典重评的语境下,《芙蓉镇》的异质性被发现,它颠倒了主流文学叙事中的英雄传统,塑造了一个孱弱的男性世界;通过大胆而带有伦理意味的女性身体书写,表达了为国家话语所掩盖的个人欲望的合理性;在借鉴主流叙事模式的同时,大量使用乡土资源,形成了具有独立视域的地方性知识。我们可以把《芙蓉镇》看作重建当下文学传统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9.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史中,"问题意识"有一种专门的含义。这个含义是由法国的阿尔都塞赋予的。阿尔都塞在谈及"问题"时没有使用question,而使用problme,前者具有意识形态色彩,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研究路径。阿尔都塞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史的"问题意识",把对马克思思想的"总问题"以及"总问题"提出方式作为研究重点,从而寻觅一种重新回到马克思的研究模式。西马文论史的不同阶段是由不同"总问题"的问题意识形成的。他的探索从总体上看是成功的,他的研究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长达30多年之久,至今依然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思想资源。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问题意识,不能不重读阿尔都塞。  相似文献   
40.
"入声"是中古韵书以及到现代方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入声的性质,主要有"入声为声"和"入声非声"两种观点。夏中易在前人基础上对入声的性质做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入声的内涵是指塞音韵尾,入声韵的声调是平上去调位的变体。但结合音位学"区别特征"的理论,发现夏先生的音位归纳存在一些问题。中古汉语音节可以分为舒声调系和促声调系,入声作为促声调系和平上去形成的舒声调系相并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