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9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论证经济发展水平、FDI、创新这三个因素在影响产业结构演变中的不同作用: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无明显的因果关系;FDI的增长和创新水平的提高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32.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设计思想,构建了综合测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绩效的记分卡。记分卡涉及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计划及执行能力、物流效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调查问卷,并在中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企业调研。利用调研数据,比较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物流与供应链绩效各在方面上的差异。此外,构建了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绩效的作用路径模型,分析了信息技术实施对物流效率的影响机制,为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33.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强度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能耗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文章运用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的提高并未能有效的降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没有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显著的降低了能源强度,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也使得能源强度有了显著降低。同时技术进步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4.
高新技术产品供应链的产能协调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刚  孙林岩  徐晟  李健 《预测》2008,27(3):69-74
高新技术产品供应链产能设施投资高、建设周期长、技术进步速度快,而高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短,市场需求波动剧烈。高新技术产业普遍采用的长期合作生产模式虽然能够提高产能协调效率,但并不能实现最优协调。结合长期合作模式,本文提出了产能成本共担和协作收益共享协调机制。这两种机制能自发实现分散化供应链的产能最优协调。最后,分析了需求的不确定性、产能投资成本、技术进步速度等因素对产能协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分析了跨国公司的成长扩散过程与机制,并与生物学中的过度增殖细胞的扩散过程进行类比。发现跨国公司的生长转移扩散过程以及相应的连续战略选择与过度增殖细胞扩散的生物学机制非常相似。因此可以借鉴生物学中的运作机理来进行对跨国公司的分析和治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服务型制造的兴起及其与传统供应链体系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哲  孙林岩  贺竹磬  李刚 《软科学》2008,22(4):77-81
分析了服务与制造间愈来愈紧密的融合趋势,基于相关文献提出服务型制造的概念及属性,并从盈利模式、组织行为、流通体系、价值诉求与汲取机制、网络流通载体等方面辨析其与传统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37.
通过开放创新模式整合外部创新资源来推动双元创新是当前众多中国企业关心的关键问题,也是中国创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实现双元创新,中国企业首先需要平衡探索性创新与应用性创新的相对水平,避免过度互动带来的障碍。其次,为了整合外部创新资源,企业需要构建更宽而不是更深的创新网络来推动双元创新的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制度执行失效对外部创新资源整合带来的阻碍。  相似文献   
38.
我国低端制造业的形成路径、内在矛盾与提升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云  孙林岩 《预测》2010,29(2):1-4
通过承接国际低端制造业发展地区经济的模式,是我国在特殊背景下切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正确选择,但因此而造成的资源短缺引发了潜在风险.究其原因,是长期形成的区域资源需求和供应偏好,在路径的惯性作用下,无法靠市场机制逆转所致.只有通过发展支撑产业、改变招商模式和进行区域资源整合等.产业政策的调整,实现"诱致性变迁",甚至是"强制性变迁",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克服资源短缺矛盾,促使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战略转变,实现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39.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孔婷  孙林岩  何哲 《资源科学》2010,32(7):1222-1229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能够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工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1998年-2007年30个省市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6个区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个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均可显著降低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则可显著降低华北和西南  相似文献   
40.
虚拟公司与知识资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