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当下很多教育报刊都在积极而周详地阐释着各种教育理念,成功教育、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等,归根结底就是批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提倡关注人性的教育。宝山区的这一组文章也都是这样开篇的。但是,仔细阅读可以看见,在这些宏大叙事之下,宝钢三中说要将这些命题转化为教师的可操作行为或情境,  相似文献   
32.
学生喜欢学校,成人回想学校时,总是与学习交往的场景相联系。如某日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力的分解图,清晰直观,一直留在脑海里;或者是一个北风凛冽的冬日,巴洛克式的窗户缝里正渗进丝丝江风,而教室里却群情激荡等。从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可见表述学校的状况总是与教学事件、与当时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这"学与教"的环境便是对课程范畴的把握,而心理感受,特别是稳固的、有教育企图的团体心理氛围便是学校文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33.
葛大汇 《现代教学》2012,(Z1):25-27
校本研修是增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最直接的手段。近年来,校本研修在上海乃至全国中小学校中已悄然开展起来。关于校本研修的话题也日渐增多。为此,我在此进行一番整理,抛砖引玉。大致有以下这些基本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34.
什么样的教育评估才是有效的?这可能要从什么是评估说起。评估是价值判断,是对对象的认识,因此,自有教育现象起就有教育评估,古今中外盖如此。值得警觉的是:作为现代教育制度,评估是对教育实践的权力制约,如同司法对行政的制约一样。这可以联系到历史上的“八年运动”。当年,泰勒就是为了判断进步主义课程改革的价值与效果才建立起现代教育评价学的。  相似文献   
35.
调查发现,在政策规制中地方政府只有执行而很少决策,“以县为主只是借贷经济而已,转移支付并没有定数,而“财权事权分离”的制度使公众寻找不到教育经费的责任人,这与纸面上说得通的文件是不一样的;然而地方真实的行政系统却充满了积极的精神,正是“政策变异”的作法维持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但其中也埋伏着失却法理程序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36.
对教师评价中的权力与人性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教师进行评价,使用“奖惩性评价”还是使用“发展性评价”只是手段而已,这取决于我们在一定背景和具体任务中是采用规制的态度还是采用鼓励的态度。所谓消极的或积极的行政管理倾向,并无褒贬之分。认为是一种“倾向”,是因为真实的评价情景总是发生在两个极端之间“程度的连续体”上的,没有截然的分割,对一项具体事务而言,我们只是偏向于一头,又依然兼顾着另一头,或者说,是一种“权变思想”。因此,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职业性质的把握,教师是这样一种人,他必须是体面的人,但又是迟迟得不到成就的人,这是因为这种职业是在成熟与不成熟的关系中“再生产人”的劳动。由此,我们行使权力,可以在把握真正的用于评价教师的价值准则的基础上,使用或创造各种各样的具体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7.
上海D区名师工作室的Y老师的一堂读写结合作文指导课要我写一段评价意见,恰好我在前几年发表过教师评价、课堂评价的相关理论文章,此文应该能与这些理论相匹配,算是微观层面使用评价理论的案例。  相似文献   
38.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早已为大众接受,关于“语文”两字的解释,别说大众,就是语文教师也未必完全清楚,这是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是,如果学科性质定位不清,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教学也成了问题,一线语文教师对此多有困惑。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沪上三位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举办了四届教育系统学术节,然而在发布中小学幼儿园研究成果时要用不少精力去解释“学术”的理论资格。这使人联想起不久前一位教授在梳理近年来的教育家理论时,却又把其中的不少成果视为非学术。学术要界定,但学术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所抽象的概念与规律体系,这是共识。  相似文献   
40.
在工作中,一些中学校长、中学中层干部将中学内部运行的实际内容分别归入不同的范畴,有些课题研究属于“科研”范畴,有些课题研究属于“学科教研”范畴,甚至有些课题还可以另外属于一个“德育”范畴。当然还有其他分法,但目前中小学主要是这种三分法。我不同意这种分法。理由很简单:第一,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怎么分得开?第二,教研与科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回事。例如在上海一所中学里曾有这样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