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专项练习对肌肉力量训练的作用,为运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专项力量练习动作,提高专项力量训练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摄像和肌电图同步测试手段,对我国现役3名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4个专项力量练习,参与动作的8块主要肌肉的表面肌电(sEMG)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4个专项练习总体上是以发展下肢的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力量为主,但侧重点不完全相同。15 kg挥片转体练习对竖脊肌的作用效果较明显,30 kg杠铃抡摆练习动作对发展腹外斜肌一次性用力力量最有效。结论 5 kg壶铃轮摆转体是对肌肉作用程度及强度最强的一种练习,也是发展股二头肌力量最有效的练习。原地挥片(1.5 kg)练习对肌肉的作用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6周快速力量训练后减量训练3周人体下肢CMJ蹬伸力量素质变化规律。方法将31名大二男生力量训练6周后,随机分为降低训练强度(RTI)组、减少训练频率(RTF)组和减短训练持续时间(RTD)组,进行为期3周的减量训练。在训练6周后及减量每周后,测量大小腿皮褶厚度、原地纵跳值和Kistler三维纵跳曲线。结果经过6周的快速力量训练,蹬伸力量的各动力学指标值增加(P<0.05),大小腿部皮褶厚度减小(P<0.05),原地纵跳提升(P<0.01);减量1周时各组下肢蹬伸力量指标值均出现超量恢复;减量2~3周时不同减量方式其蹬伸力量变化出现差异:RTF组和RTD组与训练6周后的各指标值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而RTI组比训练6周后的各指标值下降显著(P<0.01),接近参加训练前的水平。结论训练的良好效果RTF组和RTD组在减量训练3周内能够维持,RTI组则在2~3周内明显衰退,因此合理安排减量训练,有助于身体机能的超量恢复及延缓力量素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GXT),测试无锻炼规律健康成年人的最大心率(HRmax)与无氧阈心率(ATHR),建立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推算公式,为在大众科学健身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身体健康、无锻炼规律的健康成年人665名(年龄20~59岁,其中男性315名,女性350名)为测试对象,采用功率车GXT测试获得其最大有氧能力测试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与年龄之间关系的推算公式;并将GTX实测结果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国外同类的4个最大心率和靶心率推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最大心率为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最大心率拟合公式为HRmax=196.86-0.74×年龄(P<0.001)。从组内相关系数来看,GTX最大心率测试值与Fox的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相关系数最高,与Astrand的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次之,与Tanaka和Gelish的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低,4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0.70、0.70,均介于0.61~0.80,属于强相关。以无氧阈心率为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无氧阈心率拟合公式为ATHR=155.78-0.60×年龄(P<0.001);GTX测试无氧阈心率测试值与杨静宜等的靶心率公式计算值其组内相关系数为0.60,属于中等程度相关。结论根据GXT测试结果拟合的最大心率公式为HRmax=196.86-0.74×年龄,与普遍使用的4个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拟合公式最大心率推算结果均小于这4个推算公式所得到的结果。通过GXT测试结果拟合的无氧阈心率公式为ATHR=155.78-0.60×年龄,可以为锻炼者有氧运动提供有效和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从肺细胞凋亡角度揭示运动训练对肺组织损伤与重建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C组、M组、HI组、HR组、HS组,不同训练12周后,检测细胞凋亡、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SOD和MAD的变化。结果:运动组大鼠血清SOD/MAD比值发生变化,均有凋亡细胞发生;对照组Bcl-2蛋白、Bax蛋白有低的基础表达,运动组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极显著(P<0.01),M组、HI组和HR组表现为Bax>Bcl-2,C组与HS组表现为Bcl-2>Bax。结论:运动能引起大鼠肺细胞凋亡发生,大强度训练可使凋亡率升高,并持续较长的时间。Bax/Bcl-2比值与凋亡发生没有直接关系。运动产生过多的自由基是引起大鼠肺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原因,细胞凋亡程序启动后,即使在停训期间,也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35.
本文就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中如何开展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作一探讨。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本科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内容包括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SRTP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措施主要通过学校合理督导评价来完成。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观察跑台运动大鼠力竭前后纹状体腺苷A2A受体/多巴胺D2受体(A2AR/D2DR)表达、磷蛋白DARPP-32表达及其磷酸化,探讨A2AR/D2DR通过纹状体-苍白球通路对运动疲劳调控的可能机制,为寻求新的抗疲劳药物及手段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选用8周龄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力竭即刻组(EG)和力竭后恢复90 min(RG)组,每组10只,建立一次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大鼠安静状态、力竭即刻及恢复90 min时纹状体A2AR和D2DR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大鼠在安静状态、力竭即刻及恢复90 min时纹状体苍白球神经元(D2-MSNs)内DARPP-32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时纹状体A2AR阳性细胞个数显著增高(P<0.01),D2DR阳性细胞个数显著下降(P<0.01),且A2AR和D2DR共表达于D2-MSNs的胞膜上;恢复90 min时A2AR阳性细胞依然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5),D2DR依然低于安静状态(P<0.05);相比安静状态,力竭运动即刻Thr34-DARPP-32磷酸化增加(P<0.01),恢复90 min时表达显著下降(P<0.05),p-Thr34-DARPP-32/DARPP-32比值增加(P<0.01),恢复90 min后有所下降,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2AR和D2DR共同参与了对运动中枢疲劳的调控;大鼠力竭运动过程中,A2AR和D2DR是通过调节Thr34-DARPP-32磷酸化程度而发挥对运动疲劳的调控作用;运动至力竭时A2AR和D2DR调节作用异常,可能是运动疲劳时纹状体神经元异常兴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
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目前学生体质存在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下降等问题,探寻一种适合在学校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特点,发展有氧耐力效果良好的运动健身方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最终目标。方法选取西安市第六中学初二年级125名学生,按自然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63名学生进行为期10周定向运动健身指导,并对所有学生进行实验前后体质指标测试。结果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实施后学生心肺功能(台阶指数和肺活量)、有氧耐力(1 000 m/800 m)和身体素质(立定跳远、左右横跨和闭眼单脚站立)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与实验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对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他内蒙古素质也有不同程度地改善,达到了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为定向运动以健身方案的形式引入中学校园,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在不同负荷的杠铃阻力练习过程中负荷强度与功率输出的相互关系。方法 12名男性受试着,在Kistler三维测力台上分别负30%1RM、70%1RM、90%1RM杠铃完成快速蹲起动作,高速摄影同步监测。结果随着负荷的变化,蹬地力值、荷重、做功之间都有显著不同(P<0.01),蹬地力量逐渐增加;重心加速度和速度逐渐减小;但不同负荷间功率输出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果显示,3种不同强度的阻力训练对提高人体功率输出的作用基本一致,并不像通常认为的不同负荷强度发展不同力量能力。提示应从新的角度审视杠铃阻力训练中负荷强度与功率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李宁 《体育世界》2011,(2):33-34
以陕西省成年散打队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血乳酸值,运用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及营养学指导,从训练前后乳酸值的变化水平来看,陕西省散打运动员仍与国家级的优秀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提示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无氧耐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40.
主要通过文献研究,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肌电图(EMG)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EMG的测量、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应用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和应用展望.重点对目前的研究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为EMG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出思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