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浅谈“体适能”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通过阐述‘体适能’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课程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之间的联系,就目前其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所可能发挥的作用作概要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33.
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一、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作为一所高校,主要培养什么类型的学生,主要从事什么样的科学研究,主要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来确定。而这些就不仅仅是表现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和对外的宣传上,更主要是表现在确定办学的功能定位和指导学校的发展选择上。高等教育的基点是人才培养,因而高等学校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选择首先应考虑人才培养的规格,即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定位。近年来,参照国外的分类和结合我国的实际,大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研究生教…  相似文献   
34.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英语老师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索并研究了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35.
自强不息是<周易>典籍最闪耀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鼓励大学生投身实践;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永耀光芒.  相似文献   
36.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特别是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及并转而来,刚跨入本科院校系列,更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1.要有明确的服务区域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或行业主办,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  相似文献   
37.
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增长成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新建本科院校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新建本科院校的分布进行分析,对判断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1.摆臂技术摆臂时,因肩部过于紧张使摆臂技术所要求的动作逐渐变形而导致整体技术动作变形。这是因为要求快速的用力摆动所致。而我们知道不正确的摆臂技术将影响到躯体的腿部的正确姿势和技术动作,解决的办法就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在保持适度紧张的情况下,用放松的心态和动作去完成持续快速动作的能力。练习时要用的口令有“肩放松”、“轻快点”、“要快,但是要放松”等。2.途中跑跑到途中跑前阶段,躯干前倾角变换突然(上体突然抬起)。引起这种突然变换的原因有力量差;对突然变换角度给短跑整体节奏带来的破坏认识不足等。实际上…  相似文献   
39.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引言 中国加入WTO以后,人才培养的竞争已从国内转向全球范围内,这势必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对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各种人才培养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