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转录因子高度依赖共激活分子从转录水平调控运动诱导生理性适应过程.骨骼肌线粒体核染色体的交互作用取决于转录因子(NRF-1,NRF-2、PPARa、ERRa、Sp1等)和PGC-1家族成员(PGC-1a、PGC-1β和PRC)的相关影响.这些分子组成非常复杂的信号网络,广泛参与耐力训练诱导的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但是这些蛋白对生成新的线粒体的确切的贡献很难进行区分.这些转录因子的目标基因大部分涉及到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和细胞的新陈代谢,其转录调控方式可能为了解运动性能量变化特征的信号通路与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2.
抗阻力训练强度与肌纤维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影响运动成绩的训练因素是很多的,但其中抗阻力训练强度(%1RM)诱导的细胞,分子发生生理性变化是重要的因素.文章综述和分析抗阻力训练对肌纤维产生的适应.当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达到18%~35%1RM,即可诱导肌细胞发生肥大反应,而肌纤维类型间的相互转变可能和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无关.横向分析优秀举重运动员,表明肌纤维TypeⅡ肥大程度增加最为明显,其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在80%~95%1 RM.  相似文献   
33.
孙飙  马继政 《体育科学》2003,23(6):122-126
高水平运动训练常引起心脏形态上和功能上的改变。从临床上看,左室肥大是一种病理表现,它和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猝死、肥大性心肌病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践中合理地区分左室生理性肥大与病理性肥大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超声心动图能够较好地区分这两者,从而有利于对运动心脏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34.
观察大强度运动对大鼠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同时分析所建运动模型的可行性.大鼠进行大强度运动,运动后血浆尿酸、次黄嘌呤和肌苷的浓度均比运动前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提示大强度运动导致大鼠骨骼肌中的嘌呤核苷酸丢失,本实验采用的动物模型可以造成大鼠骨骼肌嘌呤核苷酸丢失.  相似文献   
35.
成功的训练不仅涉及到过负荷,同时必须避免大量过负荷练习与不充分恢复相结合。运动员可经历短期运动成绩下降。这一功能性过量训练在恢复后,可提高运动成绩。当训练和恢复之间平衡被破坏,可发生非功能性的过量训练(NFOR)。区分NFOR和过度训练综合症非常困难(OTS),取决于临床结果和排除诊断。诊断OTS的关键词是"延长性的不良适应",以及生物、神经生化和激素调节上的机制。普遍认为OTS症状比NFOR严重,如疲劳、成绩下降、情绪障碍。尽管目前没有单一的标志物可检测OTS,定期监测运动成绩、生理、生化、免疫和心理上的指标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发现不能够应对训练应激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大强度的无氧间歇练习、有氧耐力练习及其组合练习的次序对恢复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4次运动:600 m间歇跑练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练习、600 m间歇跑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练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加600 m间歇跑练习,分别在运动前(0~10 min)、整个运动期间和运动后恢复期(0~20 min)记录RR间期,并进行相应HRV分析以及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进行血乳酸测试。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中HR、EPOC和TRIMP均显著增加,但组合练习次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恢复期20 min内,HR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渐降低,但同一恢复阶段不同运动方案之间无显著差异;RMSSD、SDNN、SDNN/HR、HF和LF变化相似,在整个恢复阶段均显著低于安静值,但HF和LF在恢复期(15~20 min)显著增加;而LF/HF随着恢复时间延长显著增加。结论:大强度的无氧间歇练习、持续有氧练习及其组合练习,在运动后早期恢复阶段(0~20 min)HRV变化趋于一致,提示耐力运动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整可能不具有运动形式依赖性。此外,大强度无氧间歇和有氧耐力练习的组合练习次序不影响运动后恢复期心脏自主功能的调节,恢复期20 min内,交感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7.
马继政  季鹏 《体育科技》2010,31(1):78-80,85
肥厚型心肌病是引起35岁以下运动员猝死的首要病因。运动猝死的相对危险因素和晕厥、年龄、极度的左室肥厚、心动过速以及有猝死家族史紧密相关。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改变心脏的形态和功能,形成运动员心脏。由于运动员心脏和肥厚型心肌存在一些相似,正确区分运动员心脏和肥厚型心肌病非常重要,运动员心脏和肥厚型心肌均受到种族和遗传背景所影响,基因筛查可能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论运动训练的特异性处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训练是一个生理性的刺激,长期训练可产生生理上的适应。特异性原则作为运动训练和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综述和评估了有氧耐力训练、集体类的竞技运动项目、力量和爆发力训练等特异性处方。特异性原则实际应用不是绝对的,在分子水平,特异性原则内在分子变化的机制不断被发现和证实,新的理论的发现可能为运动训练的特异性处方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9.
递增运动负荷时左室收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超声测试法,观察优秀长跑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直立位运动负荷递增时左室收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优秀运动员的每搏量呈递增趋势;而普通大学生每搏量在运动初期增加,在运动负荷100w时增至最大,后随着强度的增加基本上维持在一个平台趋势。  相似文献   
40.
论运动适应特异性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训练可诱导肌体生理性适应性变化。在运动训练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运动适应特异性原则。力量训练、耐力训练以及力量和耐力相结合训练可诱导肌体产生不同生理性的适应过程;不同运动计划方案可诱导肌体产生生理特异性适应;不同训练方式可引起不同疲劳,取决于训练本身特性。选择特定训练方式与特定运动项目所需要生理性的要求相适应,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