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试论图书馆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的和谐共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当代图书馆建设中出现的技术至上倾向,直接导致了技术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对峙和背离,这有悖于图书馆作为人文主义事业的价值取向.在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只有实现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和有机融合,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价值,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2.
王爱玲 《文化学刊》2009,(2):97-101
当电子技术不断以自己的生产力价值渗透到大众媒介运营格局中时,媒介文化逐渐从稀缺神圣的“人文理性”走向批量化生产的“技术理性”。在这种技术理性的主导下,大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观照最多的必然是利益机制所驱动的文化形态,即大众文化。这种大众文化的运作范式直接导致批判与反批判的文化生成与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43.
竞技体育技术理性困境的消解——从中国古代中和论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技术理性理论渊源以及竞技体育技术理性内涵的分析,对竞技体育所面临的这一困境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古代的中和论,提出以"中和论"之重整体、"中"、"和"等思想消解竞技体育技术理性困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44.
技术理性批判与技术悲观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技术理性批判浪潮的兴起及与技术悲观主义的关系;技术悲观主义的本质所在;技术悲观主义对我国现代化的启示.文章强调开展技术理性与技术悲观主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和协调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循证教育理念正在逐渐深入教育各处脉络,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然而,循证教育理念是不完善的,这主要来源于其实证主义哲学本质所固有的理论困境。从教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伦理观四个维度探讨循证教育的局限性可以发现:在本体论维度,循证教育是一种还原性实践,忽视教育的生成性;在认识论维度,循证教育追求“研究—实践”的确定性,忽视教育中的不确定性;在方法论维度,循证教育的“方法—目的”是一种线性关联,忽视教育中的非线性关联;在伦理观维度,循证教育遵循实践的技术命令,忽视教育中的价值维度。从以上四个维度对循证教育进行的批判和厘清,为建构其实践原则提供了理论前提。因此,循证教育完善自身要基于以下原则:引入教育判断力,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注重证据的价值判断,以达致教育问题的本质;厘清“目的—方法”的主客位置,重视“目的—方法”的内在关联性;构建复杂性和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体系,对教育进行整体性把握。  相似文献   
46.
在对教学设计技术理性批判产生的背景、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批判并指出了其在若干方面存在的误区及问题。因此,必须对教学设计技术理性批判进行深刻的反思,深化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指导意义,正确理解教学设计技术理性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把握教学设计的时代特征,抓住教学设计技术理性对于促进教学设计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7.
教师专业道德需要从教师劳动特性和中国现代性视野两维中观察.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劳动的重要特性在于师生关系的建构,它是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特性;而师生关系如果不能实现现代性建构,则教师专业道德就必然是内容空洞而无法确立.如何建构,即师生关系需要何种情感与何种理性,或者说如何实现普遍性的理性规定与个体具体的情感经验的结合,是中国教师专业道德现代性条件下面临的重大问题.师生关系只有实现现代性转型,即实现情感与理性的新型融合,实现各自的升华,教师专业道德方能完成现代塑造.  相似文献   
48.
无论从劳动产品的角度看,还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技术都是理性的表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种技术展现的过程,即生产者的个性标记通过技术展现的过程,因此,技术本身也具有理性,理性的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探寻教育活动的客观价值,既是教育逻辑学研究的价值理性传统,又反映了当代逻辑学走出传统形式逻辑的必然趋势.从促进"教育质量"的合理化出发,为面向"服务满意度"与"公众满意度"的教与学的活动探求从纯粹价值理性走向实践技术理性的生成路径,乃是推动当代中国教育逻辑学研究走向深入的实践论契机.要使得对"教育的当为"的把握走向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统一,人们需要在认识论的层面克服近代"教育活动"所舶来的极端国家主义倾向,将"教"与"学"的价值生活领域作为今后教育逻辑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50.
教育伦理是确保教育活动符合道德规范、协调利益关系、趋向教育价值与善的基本准则,表征为教师的育人价值、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教育的美德与善行.受到外部技术环境冲击,人工智能技术所凸显的工具理性僭越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高度集中的数据累积及"人格设定"使学生成为智能机器运作的"工具"和"零部件",算法黑箱及算法歧视所触发的技术"异化"与"促逼",危害教育的美德与善行.综合考量教育伦理规约及智能技术的变革优势,应当适时调整教师职责,使其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品性塑造和"学习社会性"的维护;坚持以生为本的价值理念,维护学生隐私边界并建构多样化、全面性的评价体系;建构智能技术教育伦理的摄入机制,使智能算法在透明、公平的原则下确保教育的"善"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