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史晓雷 《百科知识》2012,(19):15-16
正河南豫剧名家常香玉有一出名扬全国的剧目《花木兰》,其中有几句唱词是这样:"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扮演花木兰的演员在唱这段台词的时候通常还会用手比  相似文献   
42.
王魁星 《天中学刊》2014,29(6):111-113
随着影视传媒业的发展与娱乐方式的日益多样,人们的审美风尚有了很大改变,豫剧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传承这一传统艺术,满足当代人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豫剧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这些改革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循经典为主,改革创新不足;人物脸谱化痕迹重,剧情缺乏生活感;戏歌创作后劲不足,吸纳其他艺术元素少;对传媒科技缺乏精准认识,与动漫技术对接不完美.  相似文献   
43.
豫剧的风格     
宋伟 《中国教师》2008,(13):57-59
在中国戏曲史上,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先后诞生过、辉煌过无数剧种,这其中能够广泛赢得受众并在某个较长时期内经久不衰的,却是寥寥无几。而豫剧,正是继17世纪的弋阳腔、昆腔(或昆曲),18世纪的罗罗腔、秦腔,19世纪的徽班和民国年间的皮黄(京剧的基础)之后,在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以至今天,仍在掀起超级旋风的中华戏曲之苑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44.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文化经济时代。在"十八大"提出"文化强国"方针的政策背景下,在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背景下,河南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引人注目,但同时也陷入了一个"怪圈",即文化产业投入多,产出少,产业建设与河南经济发展、历史资源、群众和市场需求不适应。因此,豫剧作为河南传统文化产业支柱之一,其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找准对策,使以豫剧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借助"十八大"的东风,走出"怪圈",实现文化的产业性转向,这对于加快河南文化产业建设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5.
周迪 《新闻爱好者》2012,(18):67-68
如今,传媒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媒体竞争以品牌制胜,名牌栏目、名主持人对提升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播媒体如何打造名主持人和品牌栏目,使其最大化地发挥品牌效应,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栏目内容与形式频率品牌化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就是品牌栏目。中央电视台90%以上的广告收入来自只占栏目总数10%的名牌栏目。广播的发展也是如此,广播栏目是频率的内核,竞争直接体现为各广播节目之间的比拼。  相似文献   
46.
中原是河南豫剧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戏曲对河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河南文化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借鉴.文章探讨了豫剧的发展及其特点,并从戏曲文化推动中原经济发展方面论述河南戏曲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当今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7.
在研究河南豫剧发展史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河南豫剧群体创作、重乡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娱乐性强、适合人群广的特点。在论述其音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豫剧无曲无谱、口头传唱的独有特性,揭示了豫剧兼收并蓄、注重自我超越的优良传统,指出豫剧在传承中原文化,展现河南精神,演绎地方文化,幸福百姓生活,展现河南形象和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希望河南人通过河南豫剧搭建根亲文化平台,传播中原文化,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创建文化大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8.
戏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辉煌和不朽;豫剧作为这门艺术园地中的奇葩,也创造了不少的经典和佳作。《铡刀下的红梅》作为新编现代豫剧,在借鉴、发扬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和创新,弘扬了主旋律,拓展了新思路,为豫剧的新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9.
豫剧简介     
《现代语文》2007,(8):28-28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宁夏、青海、新疆等十几个省区,是我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之一。其节奏鲜明,音调高亢活泼,低回婉转,语言纯正、感情丰富,乡土气息浓郁。在长达250年的发展过程中,流派纷呈,日趋完善。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突破了地域局限,形成了以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为代表的五大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50.
豫剧新歌以传统豫剧唱法为基础 ,运用歌曲的旋律和结构 ,吸收中外民族、美声唱法的优长 ,而成为深受欢迎的独立的艺术表演样式。与服从剧情的戏曲唱段相比 ,豫剧新歌对音乐形象塑造的变革 ,唱法、表演、伴奏的创新 ,既不离豫剧之本 ,更突出现代色彩 ,着力于现代社会的艺术传播。豫剧新歌不仅是戏曲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崭新样式 ,而且对传统戏曲与时俱进的革新发展具有众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