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在教育战线"土生土长"的涂友明了解教育中的违规行为和滋生违规行为的潜规则,他更深谙教育规律。在"潜规则"与教育规律的博弈中,涂友明冒着得罪"很多人"的压力,向违规办学开刀,将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干事业的人不怕得罪人,涂友明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42.
通过图书馆违规行为分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并对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矫正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如何发挥学生纪律在学校中的教育力量是许多学校思考的问题。文章以美国一所初中的违规行为管理系统为例,分析美国学校的学生纪律,尤其在违规行为管理上的经验思路及对我国制定与实施学校纪律的启示。  相似文献   
44.
福建省将建立土地整治建设市场诚信档案,对法人和自然人违法违规行为及查处结果进行记录,形成档案,并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45.
《传媒》2014,(9):20-22
正广东:充分利用举报渠道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广东是报刊大省、报刊强省,目前有报纸142种,期刊381种,驻粤记者站201个,新闻采编从业人员2万多人。因地理位置特殊,广东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明显,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的问题突出,新闻报刊面临的宣传舆论的斗争和反制形势十分严峻。加之广东的报刊由于摊子大、从业人员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少数报刊涉嫌买卖、出租刊号以及对外承包版面等,个别记者因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法律的严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份以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4.4万人次,收缴非法出版物69万余件,其中非法报纸期刊104种共6万余件,查处假报刊社、假编辑部5家,关闭非法新闻网站1家,取缔非法设立的记者站1个,行政处罚案件7起。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学生"违规行为"现象的描述、情况调查以及产生心理原因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强化课堂管理、优化教学策略等一些教学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7.
继年初《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后,教育部将工作聚焦19个大城市,目前印发通知,要求这19个大城市于2014年制定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进一步纠正影响入学工作的违规行为.一是不得违反《义务教育法》免试规定;二是不得抢夺生源和举办相关培训班;三是保持治理择校乱收费高压态势。(2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相似文献   
48.
地方     
《教育》2014,(2):13-14
河南:督查组暗访中小学寒假违规补课 河南省教育厅近日下发通知,对全省中小学寒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将组织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对各地规范办学行为进行督查,对出现违规行为的除对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外,还将约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该省要求各地严格保证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统一安排放假、开学时间,不得随意变更.  相似文献   
49.
正普通高考是现阶段国家选拔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广大考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深造的必要途径,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命运,事关千家万户。考生经过"十年寒窗",都希望能够龙门一跃,考入心仪的大学,不枉自己多年的努力和家长、老师的辛勤培育。绝大多数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但也会有极个别考生,因为对考试规则的不了解或疏忽大意,出现无意识违规行为,被取消了单科或全部考试成绩。这些考生有的平时成绩相当优秀,却因为没有认真学习考试规则而错失了当年的机会。下面我们将几年来考生容易出现的无意识违规行为进行总结,以警示各位考生。  相似文献   
50.
《现代技能开发》2012,(3):69-69
虚拟内疚是基于人际关系之间的心理换位基础上形成的.是由心理学家霍夫曼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尽管人们实际上并没有做伤害他人的事情.或所作所为并没有违犯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但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做了错事或与他人所受到的伤害有间接关系.也会感到内疚而自责。霍夫曼将这种内疚称为虚拟内疚。以区别于伴随实际伤害行为或违规行为的违规内疚。虚拟内疚所产生的独特心理体验.是促使行动者进行行为上自我调节和道德上自我教育的重要主体变量和动机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