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课程政策的主体问题是解决课程政策的归属和制定问题,对课程政策主体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课程政策的决策过程以及课程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本从国家主体、社会主体以及个人主体对课程政策的主体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2.
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从理论与政策基础、实践、观念的变革与创新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 ,对我国校本课程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提出了校本课程实施的对策 :实现课程发展机制的多样化转换 ;给教师赋权增能 ,使之成为校本课程发展的主体 ;进行学校组织结构的变革 ,实现权力再构 ;建立学校新文化 ,实现文化再生  相似文献   
43.
缔造取向课程实施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其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缔造取向三种类型。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蕴涵着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它秉持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观,强调对实施主体的人文关怀,关注“实然”的课程问题,主张对话与合作的主体交往方式。课程实施走向缔造取向,从学校内部来看,需要重建学校的价值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44.
生态主义课程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文明时期 ,生态主义思想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 ,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渔猎文明时期 ,课程还没有成为独立的专门形态 ,先民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观念影响着萌芽时期的生态主义课程思想 ;农业文明时期 ,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德配天”等思想精华对生态主义课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工业文明时期 ,卢梭、福禄倍尔等人的自然教育思想推动了生态主义课程思想的发展 ;生态文明时期 ,以斯拉特瑞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生态主义课程思想。  相似文献   
45.
靳玉乐、艾米等同志认为: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新课程改革要借鉴国外教育成果,但借鉴不是“移植”。我们要批判地借鉴国外的课程理论和经验,梳理我们传统的课程思想,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的课程理念,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以本土化的方式澄清各种概念、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论体系。  相似文献   
46.
综合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主义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生态主义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研究范式,以生态主义观点研究综合课程,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能使他们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并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智慧,进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综合性、整体性循环的教育经验。为此,自然资源必然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7.
作为一种载体,课程知识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即课程结构,隐喻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意识形态观念:作为一种表象,意识形态往往借助课程结构表征课程所隐藏的寓意,以体现权力集团的政治世界观、政治信念、政治意识,同时反映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在表达形式上,意识形态具有隐蔽性,总是借助一定的载体,体现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48.
课程实施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课程实施策略与模式对课程实施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钦与本恩,麦克尼尔等人提出的课程实施策略类型,并选择了两种典型的课程实施模式--研究-开发-推广模式与兰德变革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虑到各自的优势和局限,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富有弹性的课程实施策略模式。  相似文献   
49.
教育强国建设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和战略举措,对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先导意义。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强国建设特别需要以价值遵循的坚守厚植建设之根,以基本路径的厘定奠实建设之基,以动力机制的激活赋能建设之实。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在于着力推进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治理的全面且深入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久久为功,澄明并构建适切的动力机制是建设实践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动力机制的构建关键在于廓清内部改革重心以释放内生动力、完善对外开放战略以激活外源动力、深化协同共建共识以凝聚多方合力、探究科学思维方法以提升动力效能和瞄准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动能创生。如此,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方可扎实推进,教育强国目标才能稳步实现,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0.
大学作为孕育、催生人类杰出思想、崇高精神的孵化地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其在引领与推动社会文化思潮变迁、人们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转换,在促进社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生产力解放等方面的价值与作用日趋凸显。而在当下,以知识的传播、共享与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趋向日渐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