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312篇
科学研究   11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51篇
综合类   8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归化与异化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主要是翻译时对文化的处理方法问题。好的译者就在忠实于原作者和忠实于读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译文要充分传达原作的“原貌”,就不能不走异化的途径;而要像原作一样通顺,也不能舍弃归化的译法。  相似文献   
52.
游牧民族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宗法统治,贯穿于乌孙族社会的始终。  相似文献   
53.
归化和异化: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我国翻译界就这两种翻译方法争论的历史,指出是用偏向归化的译法还是异化的译法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译者应根据翻译内容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既可采用归化译法也可采用异化译法,或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方法.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异化翻译法将是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出租中永佃权是普遍存在的,出租土地者主要是蒙古族。出租的土地在契约中称作户口地。地契反映出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族户口地的实际运作与官方史料记载是不同的。地契中土地出租价格的变动反映了蒙古族地权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国内学界对韦努蒂的异化理论存在一定的误读,韦努蒂本人对此做了澄清并进一步修正了他的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追溯了韦努蒂在归化异化翻译观态度上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新闻翻译重新探讨了归化异化在新闻翻译中的运用,指出在新闻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不是一对对立的概念,而是统一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重叠的,异化的翻译也需要落脚在归化通顺的语言上。  相似文献   
56.
异化归化策略是文化派别形成之后被正式提出来的,并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重中之重。译界对于异化归化的诸多传统研究视阈却往往把二者之间定格为一种静态的对立关系。其实异化归化在哲学和政治二维视阈处处透露出静中有动,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7.
林纾的译本有两大特色——归化的语言、异化的思想。深谙中国人心理的林纾,巧妙地将异化的思想根植于归化的语言之中,既契合了接受主体的文化心理,又传播了进步的资产阶级新思想。本文拟从"多元系统理论"及"归化"、"异化"的概念入手,对林纾译本的两大特色进行深入剖析并探究其根源,旨在全面地看待林纾译本在中西文化碰撞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8.
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手段-异化和归化。本文就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进行了剖析,提出在当今的跨文化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 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59.
翻译是译者以两种文化为背景诠释原著的过程,这实质上也是文化的转换和传播过程.本文从文化差异和交流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并指出归化与异化是个动态的问题,具体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0.
译者从事翻译时,会受其所处的历史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文化,及译者本人的喜好倾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