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何军  崇大志 《中国科技信息》2007,(4):145-146,148
文章主要阐述了电子商务网络销售企业在退贷管理上存在的难点,如何才能减低退货量.企业退货政策的制订以及适应不同企业退货战略的选择,为网络销售企业退贷管理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2.
自莎剧《李尔王》始,在英国文学嬗变中,"李尔的荒原",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背景、意象或文化符号,不仅获得了启发人进行社会批评与艺术之思的功能,而且获得了整合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动力功能。  相似文献   
73.
以网络文学为主的现代传媒文学已呈现迅速崛起的趋势,但同时现代文学世界却不断涌现了"没有经典"批评家死了"的尴尬。现代传媒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缺少经典性,审美价值较低。究其原因关键是语言叙事模式不同,未来的传媒文学可以通过寻求文学语言叙事的蕴涵性、内指性和阻拒性的回归来解决现代传媒文学语言审美性较低的困境。通过提倡文学审美性批评的回归来构建网络文学批评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74.
《神雕侠侣》中因杨过而"误终身"的女子,共有陆无双、程英、公孙绿萼、郭襄、郭芙等人,她们是迷失在"成人的童话"之中的一个个"美丽的"却又"被损害了的"女性形象。本文从解读这些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入手,进而观照现代人的爱情观念与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75.
敦煌遗书有一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受佛教斋文和当地民俗的影响,这些斋文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与当时中原地区的传统道教斋醮文书迥异。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充分展现了以生命关怀、伦理道德和祈禳信仰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内涵,揭示了道教文化在敦煌社会生活传播领域的另类生存状态。究其根本,归义军时期道教斋文的演变是宗教文化之间以及宗教与世俗文化之间依附共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
邵全  吴祈宗  栾海峰  吕文红 《情报科学》2004,22(9):1048-1050
投资收益率的统计分布是证券投资组合、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是金融经济学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传统的金融经济学认为投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本文通过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得出,投资收益率不服从正态分布,具有分形结构,服从分形分布。  相似文献   
77.
对比《红楼梦》和《简*爱》,可以看出它们非纯女性主义文本的实质前者是体现了男性话语的优势,是对男性话语的再现;后者虽为女性文本,但最终女性意识从自觉走向屈服,实现对男性话语的回归.真正的女性主义文本应以女性真实的体验为前提,避免对男性话语的模仿和回归.  相似文献   
78.
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同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昆丁不仅不能面对生活现实,更不能面对现实中的他自己,无法把“日常世界的对象从常规环境中抽取出来,重新组合成为照耀迷航的内部Geist的灯塔。”他渴望在“大海”这一“安宁的洞窟”中实现他人生的复归,达到其自身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9.
人们一直认为,1949年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现代文学的终结,从而把本应归属现代文学的建国初“十七年”文学,硬生生地划归为当代文学。本文作者试图从文学和历史的关系、文学的延续性、现代文学的结构等方面说明建国初的“十七年”文学应回归现代文学,以保证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80.
新课程改革与学生主体性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一世纪强调人的主体性回归,这需要教育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世纪人才,而传统的课程由于现代知识观所决定的知识霸权,强调统一性、标准性,压抑和蔑视个人知识和地方性知识,强调唯书、唯上,而不鼓励歧见和批判精神;强调分科知识的学习而造成知识概念的支离破碎,逃离了理性和价值的批判,导致培养出来的人像是一个模子扣出来的,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以其独特的理论支持,崭新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体人的本质意义,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