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本文借助对中西"人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以及对比分析,厘清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本质区别,阐明新课改中应以什么"人"和"人"的哪个方面为本以及如何实践"以人为本",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哲学探讨是马克思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在的人性依据。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提供的理论价值:1.人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2.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以科学的人性为内在旨归的对社会建设的伦理规约;3.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核心凸显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本情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时代性结合。  相似文献   
73.
高校实验教学方法改进探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文章阐述了现代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总结归纳出目前的主要实验教学形式,并对现代实验教学形式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情况进行说明,讲述了各自存在的必要性及不同实验类型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尤其对实验室开放及实验选修课这两种实验教学形式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在诸多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强调开放性实验必须具有普遍性,否则就失去其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74.
余晓青 《闽江学院学报》2005,25(1):32-35,142
“以人为本”是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它要求对政府的行政资源进行重新优化配置,实现行政的可持续发展,使政府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的需要。本文主要将行政资源分为财力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三类。通过分析这三类资源与以人为本发展现相悖的现状,提出了以人为本价值导向下行政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5.
论教师聘任制与人本管理思想的结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聘任制所蕴含的人本管理思想,提供了教师聘任制与人本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事实依据,人性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则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正确地理解和诠释聘任制的内涵,恰当地运用激励理论,综合利用思想教育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与法律方法的优势,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法律制度,是教师聘任制与人本管理思想相结合的途径和保障。  相似文献   
76.
和谐城市是和谐社会在城市治理中的具体体现和理想结果.法治在和谐城市的构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法治理论看,构建和谐城市,需要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并完善依法治市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遵循法律调整的谦抑性规律,充分发挥社会自治的功能.当前,建立有效的利益冲突协调机制,运用授权性法律调整方法,创新法律实施机制,完善保护城市弱势群体制度是和谐城市法治构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7.
欧洲法治进程是与欧洲的人文主义和个性解放紧密相连的,但是对"人本"思想的狭隘理解和对"自由、民主与人权"的激进主张必然会阻碍欧盟法治进程和引发欧美法治瑕疵,促使人们不断反思并形成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真正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并最终重拾马克思主义.欧洲法治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范畴中的"人本"思想,才能更有力地维护良好社会秩序,造福予人类.  相似文献   
78.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以人为本己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但也还存在理念空泛、制度体系滞后、技术手段运用不足等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需深入挖掘以人为本内涵,明确以人为本理念实践要素的“人”和“物”所包含的理念、态度、制度、环境和技术等要素指向,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全面贯彻。  相似文献   
79.
文明的发展促进理论的嬗变。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对当代的发展观念仍然有不可或缺的影响;西方人本观念的积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奠基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唯物史观追求的目标;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的需求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探索促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相似文献   
80.
基于"以人为本"就业指导理念的具体内涵,本文着重从社会发展以及高职生自身因素阐述"以人为本"就业指导理念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践运用,帮助毕业生找准定位,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