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剑术、日本剑道、欧洲击剑都各自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但三者在诸多方面有着巨大差异。文章从各项目的历史文化背景、技术风格、技术含量、实战理念等方面对三者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2.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1):9-11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73.
《中华武术》2006,(4):18-18
日前,英国王储查尔斯之妻、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在观看印度传统的剑术表演时,被刀光剑影的场面吓得花容失色。  相似文献   
74.
中华武术自古以来之所以具有吸引千百万人的无穷魅力,不仅因为它有着变化多端的徒手拳法,还在于具有多种多样眼花缭乱的器械武艺。在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的"武术"展区成列着不同时代的器械,其中晚清民初时的十八般长兵器和各个时代的短兵器最为耀眼。古代的武器品类繁多,约80余种,按长度分,有长兵、短兵:按性能分,有勾兵、刺兵等,所谓"十八般兵器"是多种武术器械的概略,十八般兵器的具体器械也随着时代不同和兵器的流行而更迭。  相似文献   
75.
王志远 《武当》2005,(12):31-33
隋唐剑术隋、唐、五代,军中的标准装备,惟有刀制而无剑制。剑完全退出军事历史舞台,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西域波斯等一些能歌善舞的文化艺术,得以传入并融入中原的舞蹈等文化艺术之中,“舞剑”之风也就更盛,这可从唐代诗人苏渔“忽如斐曼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赠零陵僧》)  相似文献   
76.
剑论     
武术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因为它有高超的技巧、迷人的神韵和防身、健身的作用,还在于它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在中国武术兵器的发展中,剑的地位之所以远在百兵之上,是因为它早已超越了纯粹的兵器,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与统制者的权力、地位、宗教以及帝王的关系密不可分,从而升华为种种文化范畴的不同象征,这就是剑不仅未消亡反而日渐繁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陈飞 《武当》2006,(3):53-54
先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周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78.
剑术与行草     
中国武术和中国书法是我国的两大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流传海外,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武术,古代首称“手搏”“武艺”等,近代又称国术,是几千年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独特方法,门派繁多,技法各异。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有笔法、字法、章法。书体繁多,有真(正)、草、隶、篆,真体又有欧、柳、颜、  相似文献   
79.
龙泉宝剑     
剑在古代为兵器。春秋战国时期,制剑术以吴越地最著。《越绝书》有:"吴越之剑,迁乎其地弗能为良,地气使然"之说。据传,铸剑大师欧冶子奉越王铸造名剑之命,足迹遍东南,终于在今浙江龙泉的秦溪山下发现有"铁  相似文献   
80.
范克平 《武当》2004,(3):12-13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选用教材之一的《君子剑图解》(精选)一书,就是根据央馆顾问李松如先生所提供的手抄本绘制并编辑出版的。此为当时上海百新书店正式出版发行的该本真迹(现藏南京中华传统武术培训学校图书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