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9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物资源科学考察与调查是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2006年以来部署了众多涵盖 生物资源科学考察与调查的项目,但目前缺少对已开展的生物资源考察内容、类型、范围的时空分布特征等进行全面 系统的梳理。本文总结了2006—2015年度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的生物资源科学考察与调查的项目数量、调查内 容等,并结合GIS技术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第一,近年来生物资源科学考察次数明显增多,空间上分布 也非常广泛;第二,目前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开展的生物资源科学考察与调查存在部分物种和典型区域数据急需补 充更新的问题;第三,空间尺度上仍存在部分考察空白区域;第四,对生态环境脆弱区生物资源考察以及对个别濒危 物种考察的重视程度较为单薄。  相似文献   
72.
对云南支柱产业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结构应保持三个时代的产业部门(兴旺部门、后备部门、衰退部门)。在云南经济高速增长20多年的背景下,如何将后备部门培植成兴旺部门,即建设新的支柱产业,是跨世纪的重大课题。本通过对烟草支柱产业建设的剖析,提出建设云南新支柱产业的道路选择;农工结合、科技支撑、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3.
2002年12月13日,我去南定电信局交电话费,骑车来到南区农贸市场附近,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在路边卖鱼。4个大铁盆:一盆鲤鱼、一盆草鱼和鲶鱼、一盆大鲫、一盆小鲫,全是刚刚出水的活鲜鱼。一见这些鱼,我这个钓鱼迷就走不动了,自行车往路边一放,便和卖鱼人唠了起来。我说:“鱼这么小,你们怎么舍得捞出来卖呢?”卖鱼人说:“池塘眼看就要干涸了,再不捕捞就要涸死、冻死了。”  相似文献   
74.
生物圈保护区在保护和利用野生种方面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具有监督和交换信息和材料的潜力。生物圈保护体制的发展能扩展可持续开发的前景,其途径有多种,包括编录野生种文件的途径、支付保护费用和分配生物技术产品销售利润的方式、地方对土地管理的参与、以及土地使用计划中一系列对策的验证。  相似文献   
75.
宋代是一个能较好地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并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朝代。宋代综合采用了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在生物资源方面,奖励耕殖、广植林木,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在水土资源方面,水土并重,水前土后,兴修水利,变水害为水利,扩大灌溉面积,促进了生产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卢引琦 《甘肃教育》2011,(17):55-5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这一规定给了校本课程合法的地位与发展的空间,也把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  相似文献   
80.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的资源开发力度经历了由弱到强,开发区域经历了由中心地区到边远地区的走势,生物资源亦是如此。文章将巴蜀作为一个整体,主要叙述分析了巴蜀生物资源中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的相关情况,为了使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时段的叙述更加明确,笔者将这个大时段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分时期、较详细地叙述分析了这一时段巴蜀地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