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8 毫秒
81.
辛华 《新闻实践》2003,(9):54-55
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媒介即是讯息"、"地球已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等奇异思想而震撼西方的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提出:传媒所获得的最大经济回报来自"第二次售卖",受众的"注意力"——媒介所凝聚的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传播学界多数人认可和接受了这个论点并对此津津乐道。的确,传媒的经济运作并不是依赖出售自身产品获得全部回报的。这是传媒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类型的一个重大区别点。但是,在传媒市场的实际评估中,那些最受广告商青睐,最具广告(或市场)投资价值的传媒常常并非是那些收视率最高或发行量最大的传媒。这是关于传媒的"注意力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相似文献   
82.
对2001年的中国体坛来说,是风光和最露脸的人恐怕非长城体育传播公司的董事长牛立新莫属了。他因将世界顶级的重量级拳王争霸战拿到中国举行而让国人和世界刮目,他也因只差一步到罗马而“沦落”为许多媒体抨击的失败者,他甚至还成为许多MBA课堂上被屡屡分析的商界失败案例……  相似文献   
83.
辛华  张春平 《传媒》2002,(10):23-24
“钗于奁内待时飞” 张春平:现在新闻界有很多名人都是您的学生,比如艾丰? 方汉奇:艾丰的本科是在人大新闻系念的。 (找出一本册子) 这本人大新闻系编的同学录上能查到他的名字。当时他不叫艾丰,叫艾宝元。他是1961年毕业的。这一届毕业生,后来很多都在新闻界做了领导,原中央电视台的台长杨伟光,原香港《文汇报》的社  相似文献   
84.
85.
徐蕾  辛华 《现代出版》2003,(3):42-45
余敏在一些专业网站的简历里写着自己“在杂志社、出版社、报社等新闻出版单位从事编辑及管理工作已32年”。他喜欢把自己称作传媒人。1966年,他从北大中文系毕业。上个世纪80年代在河南主办过蜚声全国的《小小说选刊》和《百花园》文学月刊。1996年10月,余敏来到出版界最高智囊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主持行政工作。1998年兼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2000年又创办“中国出版网”,并担任董事长。六年间,他主持过三十多个研究课题;六年间,他使出版科学研究所的总资产增加了六倍半。出版科学研究所:七年…  相似文献   
86.
党的十六大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成为世纪之初人们视野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张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人民日报凭借其高素质的采编力量,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党的十六大,除正版外,还推出独具创意的“自选动作”,于11月1日至11月15日以每日四个整版推出《喜迎党的十六大》、《欢庆党的十六大》特刊向党代会献礼,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对此次盛会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如下五个鲜明的特点:一、“新”声夺人———选题突出“两新”。…  相似文献   
87.
88.
辛华 《现代传播》2002,(5):23-24
这一访谈对改革开放 2 0年来新闻史研究的成就、问题、队伍、前景作了全面、中肯的分析。  相似文献   
89.
阅读于宁的文集,一个深刻的感受是,其作品富于深刻的思想,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光芒;字里行间饱含强烈的爱憎,有着移人情的感染力;行文清新明快,紧健而富于变化,始终给我们以生机勃勃的朝气.这种光芒、情调和朝气散发着作者内在的精神魅力,使其要倡导的文"意"--正确的政治立场、世界观、方法论等有了荡人心魄的气势.下面是对于宁作品气势的概析.  相似文献   
90.
<正>"本刊讯(记者辛华)由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牵头、业学两界共同参与构建的"未来媒体联合实验探索计划"近日正式推出。该计划面向未来、面向行业,是融合业学两界开展的跨界、跨域合作研发平台。目前已有海内外多所院校、科研机构及媒体参与。近来中央及各地相关部门正积极研究制定措施,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融合,推动构建全媒体、立体化传播格局。教育部亦鼓励及倡导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业的融合。本刊长期以来在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及各界支持下,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取得广泛认可。其中,每年近百家媒体参与评选的"王选新闻科技进步奖"已成为业界融合转型的重要风向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