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4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与针刺穴位的减肥方法对中老年大鼠血瘦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关系.选用32只16月龄雄性SD健康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运动训练组、针刺穴位组和运动针刺结合组,均以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血样测试血瘦素、血胰岛素、血糖并剖腹取内脏周围脂肪.结果表明:运动针刺结合减肥方法对大鼠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P<0.001);有氧运动训练与针刺穴位对中老年大鼠血瘦素水平均有降低作用,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作用(P<0.05);大鼠总体血瘦素与血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85,P=0.001),与血糖无显著相关性,体内脂肪量与血瘦素、血胰岛素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5,r=0.543,均P=0.002),与血糖无显著相关性.表明:有氧运动与针刺穴位结合对中老年大鼠有降低血瘦素、血胰岛素、体内脂肪的作用,其机制与体内脂肪量减少或改善内分泌代谢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2.
旨在运用扫描电镜和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观察大负荷训练后大鼠红细胞形态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和针灸对停训大鼠红细胞形态和形态学参数的促恢复作用.将4周大SD大鼠负荷训练后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停训组和针灸组.研究发现:停训组停训后7 d大鼠RBC、HGB和HCT值明显回升(P<0.01或P<0.05),RDW值明显降低(P<0.05),MCV、MCH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训后10 d大鼠RBC、HGB和HCT值进一步回升,MCV和RDW值进一步降低,HCT和RDW值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停训后15 d各项指标值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针灸组大鼠停训后7 dRBC、HGB和HCT值显著回升(均P<0.01),MCV、MCH和RDW值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表明:1)长期大负荷训练停训后大鼠运动性贫血日益改善.运动性贫血的改善与停训后畸形红细胞的减少负相关.2)针灸足三里穴具有明显的促进运动性贫血的改善,使停训大鼠红细胞形态较快地恢复正常,为运动性贫血的快速改善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3.
针刺对正常骨骼肌及损伤肌细胞内离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与针刺离体肌模型,研究针刺对正常肌及损伤肌细胞内Ca、Na、Mg 等离子的即刻影响,发现针后正常骨骼肌胞浆Ca 显著上升、Na 趋于下降,肌浆网Ca 含量不变。而至针后10min,损伤肌胞浆Ca 已降至正常,Na 增加3倍以上,肌浆网Ca 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针刺可提高正常肌膜对Ca~(2+)的通透性及损伤肌对Na~+的通透性。这种通透性的变化有可能是改变细胞膜Na-Ca 交换从而调节胞浆Ca~(2+)含量的重要机制。对针刺后即刻肌肉力量,超微结构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4.
用胶体金—蛋白 A 复合物标记兔抗鸡骨骼肌球蛋白抗血清定位大负荷运动后人股外肌 A 带粗丝肌球蛋白,观察到:A 带粗丝结构变化时,其肌球蛋白免疫标记密度下降,针刺和静力牵张提高大负荷运动后 A 带粗丝肌球蛋白免疫标记密度。  相似文献   
95.
针刺力竭肌或延迟性结构损伤肌可促使细胞内增高的Ca~(2+)迅速下降。为探讨针刺的降Ca途径,观察了针刺对肌浆网Ca,Mg—ATP酶、肌膜Ca,Mg—ATP酶和Na,K—ATP酶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时间重复收缩至力竭后、蛙腓肠肌三酶活性分别下降60%、30%、55%。休息24h酶活性仅略有恢复。如力竭后即刻给予肌肉针刺,酶活性恢复加快,然而针后即刻,不论力竭肌还是延迟性结构损伤肌,肌膜、肌浆网Ca,Mg—ATP酶总酶活性均无改变(Ca—ATP酶活性下降,Mg—ATP酶活性上升),但Na,K—ATP酶活性显著上升。结果表明:针刺运动性损伤肌的降Ca作用与肌浆网、肌膜Ca泵主动转运功能无关,但针刺能促进Mg-ATP酶(基酶)活性迅速恢复及肌膜Na—K泵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96.
利用荧光指示剂Fura2测定离体青蛙半腱肌胞浆自由钙离子浓度([Ca2+]i),已发现肌肉经长时间电刺激至力竭后,[Ca2+]i上升。对针刺影响力竭肌[Ca2+]i的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针刺正常肌使[Ca2+]i上升,其上升可被钙通道阻滞剂异博定大部分阻断;针刺电刺激后半腱肌则使[Ca2+]i下降,其下降可被Na-Ca交换阻断剂奎尼丁阻断。如在针刺前予先加入奎尼丁,可抑制针刺对电刺激肌的降钙作用。上述结果证实:1)针刺正常肌的升钙作用主要由于细胞膜慢钙通道开放:2)针刺电刺激肌的降钙作用则是通过提高细胞膜对Na+通透性,促进Na-Ca交换而完成。研究亦发现,在针刺入肌肉的留针期内,细胞内Ca2+有上升和下降两类反应。其意义与机制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97.
采用实验法,观察在相近的疲劳模型条件下,接受自然恢复方法的运动员(对照组)与接受穴位刺激恢复方法的运动员(实验组)抗体中血尿素(BU)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BU值运动后40h仍维持较高水平。 运动后16h、40h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后,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穴位刺激恢复方法能加快运动后BU的恢复,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针刺治疗肌肉酸痛的选穴规律,选男性健康青年60名,采用台阶超负荷运动方法诱发股四头肌酸痛。分别采用针刺和磁疗的治疗方法缓解肌肉酸痛,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肌肉酸痛在各个时期的表现程度、肌电图振幅和消失时间。结果表明,针刺能够显著地缓解肌肉酸痛,表现为基点振幅的恢复和肌肉酸痛程度的降低、持续时间缩短。针刺作用广泛,对于肢体出现的肌肉酸痛,即可单侧局部选穴,亦可选取对侧相应的腧穴,双侧疼痛可选用单侧针刺,为"巨刺"阵法提供了又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针刺对SD大鼠血浆T、LH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手针刺激SD雄性大鼠"肾俞(双侧)、关元穴",对照观察针刺后不同状态下SD大鼠血浆T、LH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和疲劳加针刺组血浆T浓度明显高于疲劳组(P<001);而疲劳加针刺组血浆LH明显高于疲劳组和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肾俞、关元穴"有阻止运动中SD大鼠血浆T、LH水平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持续3h电刺激,蟾蜍腓肠肌肌肉力量降至起始肌力的10%以下,并可诱发延迟性肌肉结构异常。刺激后3h,超微结构可见大量小收缩带、异常Z 带及局灶性肌丝紊乱。至刺激后24h,变化可发展为大面积肌原纤维变性。经斜刺处理,肌力即刻上升,针后3h,收缩带消失,Z 带变化显著减轻:至针后24h,肌肉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电刺激至力竭的离体半腱肌,在任氏液中针刺后,肌力恢复加快。如去掉任氏液中Ca~(2+),部分抑制细胞内Ca外排后,针刺效应则显著下降。结果提示,针刺很可能通过某种细胞膜转运机制降低细胞内Ca~(2(?)),迅速缓解肌痉挛和Z 带异常,并促进变化肌丝和肌力加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