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改革运动,是以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为其教育政策的指导理论.哈耶克认为,为了实现自由价值和效率价值,政府应当从教育领域中退出,并将教育的运作及教育秩序的建立交由市场,因为国家及政府通过排他性权力的运用,可能会导致对人们自由的干预,也同时带来教育的低效率.然而,市场理念引导下的西方教育改革,也引发出有关教育的平等问题及教育终极价值追求问题.  相似文献   
92.
教育的理念、制度与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量教育改革成功的标志之一是教育实践者预期的教育行为方式的形成。因此,教育改革不能仅停留于教育理念的层面,必须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对既存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造与创新,以消除教育理念与教育制度及其体系内部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唯如此,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够转化为教育者的实际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93.
探讨师生关系建构及其发生机制和条件,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相比情感因素在师生关系建构中的作用,行为及其意义的理解是师生关系建构的核心和关键.师生关系中,行为的内在意义主要表现为意图、生命意向和内在需要三个方面.教师对行为意义的理解制约着师生关系的建构,师生关系的冲突往往是对相互性行为的意义理解的偏差.因此,在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参照学生内在的需求来理解学生行为的意义,剖析学生的生活处境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要形成一种理解性的教育能力,从更多的要求走向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94.
科学研究发现:人们接收到的信息70%~80%来自视觉信息。因此,“百闻不如一见”,从某种意义来说,师生交往中的非语言交流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也许,人们能够一时停止有声的说话,但却不能停止通过各种身体的姿势有意无意地不断发出信息。可以这么说,没有丰富协调的肢体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师生交往。而没有表情的呆板说教只能使学生永远对教师敬而远之,永远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所以,好教师应懂得“身教重于言教”,应学会“此时无声胜有声”。为此,教师必须尽可能解读学生的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尽量策略性地运…  相似文献   
95.
《雷电颂》节选自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这些抒情独自,像狂风席卷天地,如惊雷震撼山岳,似闪电劈开长空,气势磅礴,雷霆万钧,是屈原悲愤感情的总爆发,是全剧的高潮。  相似文献   
96.
周兴国 《河南教育》2011,(11):54-55
江泽民同志曾就教师的重要性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专业培训是优化教师资源、挖掘教师潜力、保障高校教学质量、提高高校竞争力的途径和手段,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7.
改革30年来,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重促进"增量公平",由此而带来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以及城乡之间的人们在接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时存在差异的"存量公平"问题。因此,我国促进教育公平,应该更加注重促进教育的"存量公平"。实现教育的存量公平,应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帕累托改进"。着眼于教育的存量公平,核心理念应该是"弱势补偿",注重标准化办学并开展合格学校评估。  相似文献   
98.
教育的基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然而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人所生活的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人的性质分裂为私人与公民,教育摇摆于培养人还是公民的尴尬中。这一分裂的产生有其历史嬗变,从古希腊城邦到现代国家诞生,人从纯粹的公民到私人与公民的分裂。对此有不少教育学家曾做出努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卢梭和杜威。卢梭企...  相似文献   
99.
全球化趋势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教育、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世纪人才.通过全球教育课堂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介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范怡红教授"全球化与国际教育"课程改革来论证如何通过课程实践来帮助学生树立全球化意识、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准国际公民.  相似文献   
100.
周兴国 《考试周刊》2011,(36):195-196
一个国家大学的命运必然与其政府的命运相关,而在危机时刻在动荡的年代,这种相关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的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是以国外学者的独特视角解读中国近代大学的命运。近代中国的大学总是基于中国文化元素吸收和融合西方大学精神。本文比较中英两国大学发展初期的改革之路,从而印证许美德教授在本书中的假设:中国的大学与政府关系是中国大学改革的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