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274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12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儒学自孔子开创以来 ,由于它的普适性而得到各民族的认同 ,在它的发展中 ,各民族在吸收儒学思想的同时 ,也把各自民族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儒学中 ,从而更加丰富了儒学。  相似文献   
992.
在新儒学那里 ,对宇宙本体的探索和对人生境界的提升是统一 (同一 )的 ,尊德性和道问学是统一 (同一 )的。但这种统一 (同一 )恰恰构成了其学说的内在矛盾 ,即为学与做人的紧张 ,理论与实践的紧张。这种紧张潜含着真和善的矛盾。本文借引王夫之的观点对这种矛盾做了揭示 ,同时对新儒家本体境界理论所潜含的现代意义也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993.
传统儒学“天人合一”说的真谛乃是道德本体论 ,而非“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把儒学的“天人合一”顾名思义地翻译成白话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以此来阐发其环境伦理学价值 ,不仅是解义上的根本错误 ,而且也少有建设性。儒学“天人合一”说的环境伦理学价值在于 ,它提示一种新的文化和哲学视角  相似文献   
994.
《乐记》不仅综合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还吸收道家的某些思想,从而呈现出儒道融合的倾向。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人性论思想。  相似文献   
995.
金代理学发展路向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学思想在金代趋于衰微 ,但研习者一直不乏其人 ,并表现出不同于南宋理学的整合方向 ,即象数与义理并重。至金后期 ,随着政治、学术环境的变化 ,理学受到越来越多北方士人的关注 ,以赵秉文、李纯甫、王若虚为代表 ,观点不同 ,研习的心态却相对活跃 ,客观上有利于理学的进一步发展。金朝的覆灭中止了北方理学的独特发展路向 ,南宋成熟的程朱理学借助历史的机缘取而代之 ,开始了在北方的大规模传播  相似文献   
996.
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借鉴先秦儒家思想相关的理论和观点,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将有所启示.其人性可塑、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启示大学生德育也要从现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出发,即实行人性教育;其高扬生命意识,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态度,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其所强调的"谦恭礼让"、"宽以待人"的观念对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借鉴其内外皆修的德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97.
亚里士多德中道观与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作为处世之道,在中西伦理思想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二者在产生、本质、基本内容和方法论意义上具有相似之处,但从实现的基本途径、人的主体能动性、实践效果和所构建的理想社会来看又具有不同之处。比较两者异同,对进一步把握中西哲学的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98.
宋代文化中,儒、道、禅合流的趋势更为明显,士人的文化素养及精神结构也从单一向复合型发展。其中,理学思潮对文艺审美的影响不可低估。理学,是宋代兴起的以究心性义理为主的新儒学,有较高的抽象思辨水平。“格物致知”,是理学认识论的核心,也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方式。从认识论角度考察,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理学与文学,格物与观物,广义的格物态度与宋人诗家三昧,实有融会贯通之处。  相似文献   
999.
早在蒙元时期,儒学便传入蒙古地区。有清一代,清朝所辖蒙古地区东至东三省,西至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北至大漠,南至长城沿线。儒学在这些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产生了或深或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持续发展的统一王朝。“大一统”社会结构的确立,与西汉前期的治国方略的转变关系密切。建汉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代替了秦始皇的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从而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达到极盛,所以武帝摈弃了黄老思想,确立儒术为治国方略,完成了治国方略的第二次转变,这不仅加强了皇权,而且使“大一统”的社会结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结构,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