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5364篇
科学研究   343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174篇
综合类   374篇
文化理论   53篇
信息传播   1007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750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网络社区的形成为个体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虚拟生存空间。从一系列媒介事件对虚拟环境中生存的个体的价值观、历史与文化、情感与身份进行探讨,可见媒介环境正不断地消解并重构真实环境与个体,当代人正面临着真实判断能力丧失、个体情感媒介化、价值观同化、历史断裂、文化重组的危机。  相似文献   
992.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引人注目的特殊群体。由于自幼生长在特殊环境,并长期受独特的文化熏染,他们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观念,有独特的人际交往圈,在学习、生活中也往往会面对一些独特的问题。进入大学后,脱离了原有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93.
1932年立宪革命是泰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华裔认同泰国的标志性事件.华裔认同泰国,是泰国政府长期执行自然同化政策的结果.泰国半殖民地的国际命运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促使华裔组织或参与了革命,并实施唯泰主义政策以强化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94.
在课堂教学行为中,课堂提问是最重要的行为之一。而多数学生认为,教师之所以提出问题,不是为了探究,而是为了考评,而且很多问题很假,所以师生交流时就产生了话  相似文献   
995.
廖晓梅 《文教资料》2009,(11):20-21
黑妮是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着力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少学者都认为黑妮在作品中是个没有展开来写的人物,因此对黑妮的形象并不怎么关注。黑妮这一女性形象虽然是苍白单调的,是从作者思想中走出来的形象,但这一形象却包涵了丁玲作为一个经历复杂的女性知识分子对延安生活的诗意想象,通过黑妮我们能体会丁玲在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那复杂而独特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96.
李珊 《教书育人》2009,(9):104-105
专业成长是个体内在的专业特性的提升,包括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的内容。编辑的专业成长主要指编辑专业特质的提高过程,即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或者反省思考的过程中,在专业知识、技能及态度上达到符合编辑专业的标准,并能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正确合理地作出专业判断,最终以提高出版的质量来达成目标。  相似文献   
997.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本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情感、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是整个民族认同并不懈追求的文化精髓、道德境界和价值目标的集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促进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力.是维系一个国家繁荣安定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立足干社会学互动关系视角,考察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行现状,以大学生与接收方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框架,充分关注大学生个体的自我认同与接收各方的群体反馈及两者间的沟通机制,从而试图探求该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及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9.
从文化认同视角切入,透过对"宗教属人意义的理论前提"、"宗教属人意义的理论基础"、"宗教属人意义的社会规范功能"等三个问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宗教文化具有属人意义和社会整合功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强化宗教文化社会规范整合功能,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当代终身学习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一个关键前提是现代社会快速变化,因而社会对个体有一个持续的要求:个体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便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甚至要不断改变"自我".个体"自反性地"(重新)建构自我的需要在终身学习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对社会学家吉登斯的有关晚期现代社会中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的概念的前提进行审视,指出其道德维度和主体际性层面缺失的问题,并探讨了这两个缺失对终身学习领域的潜在影响.哲学家泰勒虽然也认为现代人的"自我"类似于一项构建任务,但他强调自我构成中道德维度和主体际性维度的不可或缺性.该文结论认为泰勒的"自我"理论不仅有助于改善吉登斯的自我认同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向一种与道德价值维度有关的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